案牍勞形的意思、案牍勞形的詳細解釋
案牍勞形的解釋
案牍:公文。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詞語分解
- 案牍的解釋 公事文書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詳細解釋官府文書。 南朝 齊 謝朓 《落日怅望》詩:“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以 江西 民
- 勞形的解釋 謂使身體勞累、疲倦。《莊子·漁父》:“苦心勞形,以危其真。” 唐 殷堯藩 《李舍人席上感遇》詩:“一官到手不可避,萬事役我徒勞形。”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家居》:“餘本以疾歸,酬應則有勞形之苦
網絡擴展解釋
“案牍勞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釋義
- 字面含義:指因處理公文(案牍)而使身體勞累(勞形)。
- 引申義:形容公務繁忙、文書工作繁重,使人身心疲憊。
二、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 文學背景:作者通過對比官場忙碌與陋室清靜,表達對淡泊生活的向往。
三、語法與用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常作賓語使用。
- 語法特點:
“勞”為形容詞使動用法,意為“使……勞累”;
“形”指身體、形體。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日理萬機、案牍之勞。
- 反義詞:案無留牍(形容處理公務高效利落)。
五、例句參考
- 梁實秋《退休》:“縱然案牍勞形,仍難免有戀棧之情。”
- “三位大人案牍勞形,難得半日清閑。”
- 現代引申:可用于形容職場高壓下的工作狀态。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或例句,可查閱《陋室銘》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案牍勞形的意思
“案牍勞形”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因寫字或處理文書而使身體勞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案: 案字的部首是木,它由8畫組成。
牍: 牍字的部首是牛,它由4畫組成。
勞: 勞字的部首是力,它由7畫組成。
形: 形字的部首是彡,它由7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案牍勞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郭璞傳》中。在繁體字中,案牍勞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案牍勞形的表現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碑刻。
例句
他連續幾天執筆代寫文件,真是案牍勞形。
組詞
- 案頭 (ān tóu):書桌上方供放文件或筆墨的地方。
- 牍狀 (dú zhuàng):文書的形狀。
- 勞動 (láo dòng):辛勤的工作。
- 形狀 (xíng zhuàng):外形的樣子。
近義詞
辛勞、勞心、勞神
反義詞
輕松、休閑、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