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燋尾的意思、燋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燋尾的解釋

同“ 焦尾 ”。琴名。《宋書·樂志一》:“琴…… 相如 曰燋尾, 伯喈 曰緑綺,事出 傅玄 《琴賦》。世雲燋尾是 伯喈 琴,《伯喈傳》亦雲爾。以 傅氏 言之,則非 伯喈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燋尾(jiāo wěi)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困苦、疲憊的狀态,常用于比喻人處境艱難或心力交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出處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燋”通“焦”,意為物體受火而枯幹;“尾”指尾部。合指火燒尾部的灼痛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99頁)

  2. 引申比喻義

    比喻人身處困境、疲憊不堪,如同被火灼燒般痛苦。

    例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為“形容處境艱難”。


二、典故出處

源自《詩經·周南·汝墳》:

“鲂魚赪尾,王室如燬。”

漢代鄭玄箋注:“赪,赤也。魚勞則尾赤。燬,烈火也。喻君子仕于亂世,其顔色瘦病,如魚勞而尾赤,如王室酷烈。”

此處以“魚尾赤紅”(因勞累或幹旱所緻)比喻民生疾苦,後演化為“燋尾”,強調困頓煎熬之意。

文獻依據:《毛詩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用法與例句

  1. 古典用例

    • 宋代王安石《遊土山示蔡天啟秘校》:“雖無燋尾憂,顧有狼跋疐。”

      (以“燋尾憂”反襯雖無困厄卻步履維艱的矛盾處境)

      來源:《王荊公詩注補箋》(巴蜀書社)

  2. 現代引申

    多用于文學語境,形容精神或物質上的極度困窘。

    • 例:“連年戰亂,百姓生活如燋尾之魚,苦不堪言。”

四、權威工具書釋義


五、相關考辨

部分學者認為“燋尾”與“焦尾”同源(如古琴“焦尾琴”典故),但語義側重不同:


“燋尾”是一個承載深厚文化意象的詞彙,其釋義紮根于《詩經》典故,曆經語義演變,始終圍繞“困苦煎熬”的核心内涵,適用于描述個體或群體的艱危境遇。

網絡擴展解釋

“燋尾”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可能是“焦尾”的筆誤或特定語境下的組合詞。以下是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1. 若為“焦尾”: 該詞源自東漢蔡邕的典故。據《後漢書》記載,蔡邕曾用燒焦的桐木制作名琴“焦尾”,音色絕佳,後成為四大名琴之一。因此“焦尾”可引申為:

    • 比喻良材未被識前遭摧折,終成大器
    • 指曆經磨難後的珍貴成果
    • 文學中常用于象征“劫後重生”的意象
  2. 若确為“燋尾”:

    • “燋”通“焦”,讀作jiāo,意為物體燒焦的狀态
    • “尾”指末端、結尾部分
    • 字面組合可理解為“燒焦的末端”,但無明确典故出處,可能出現在特定文本中形容物體燒灼痕迹

建議:若該詞出自具體文獻,請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若為日常使用,可能是“焦尾”的書寫誤差,可參考上述典故釋義。古籍中類似組合詞需結合原文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者白綸謗帖保存蹦子邊頭碧眼碧雲霞曹靖華拆家精嘲風弄月道長達失蠻二雅藩決墳堆豐狐浮梁伏輸蜉蝣島哥老會含垢忍恥寒液何省胡胡兼賦枷責進踞寄質墾區口輕昆弟連片烈光淩飛麻黂美我耐人咀嚼憑空捏造平爐鉗口吞舌輕禽桑鵝蛇勢識荊恨晚世名守制說來說去瑣故忐忐忑忑探綜饕餮之徒銅煲痛創網梭猧兒五山小楫邪呼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