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曉不止一個方面。《後漢書·儒林傳下·張玄》:“少習《顔氏春秋》,兼通數家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若愛典而惡華,則兼通之理偏。”
(2).謂一齊顯達。《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如 管 隰 之疊升 桓 世, 先 趙 之同列 文 朝,可謂兼通矣。”
“兼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通曉多個領域或方面
指一個人不僅精通某一項學問或技藝,還廣泛涉獵其他領域。例如《後漢書·儒林傳下·張玄》中提到“少習《顔氏春秋》,兼通數家法”,形容其博學多才。
現代用法如:“他兼通文學與科學,在跨學科研究中表現突出。”
同時顯達或成功
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多個方面共同取得成就或地位。例如《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中“如管隰之疊升桓世,可謂兼通矣”,指衆人齊名顯達。
“兼通”既可形容學識的廣博(如“兼通數家法”),也可指多方面的共同成就(如“齊顯達”)。其核心在于強調“兼容并蓄”或“多向發展”,常用于文學、醫學等領域的描述。
兼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由“兼”和“通”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兼通的第一個字“兼”是由“亻”(人)和“另”(另一隻手)兩個部首組成的,擁有六個筆畫;而第二個字“通”是由“龍”和“ノ”兩個部首組成的,擁有十四個筆畫。
來源:兼通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的卦辭中。在周易中,“兼”表示不僅僅是一種狀态,而是可以同時具有多個特性或者才能。而“通”則表示全面、廣泛和暢通。
繁體:兼通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兼通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簡化了一些筆畫。
例句:他是一位兼通文學和科學的人才。
組詞:兼顧、兼程、兼任、通力
近義詞:兼備、全面、綜合
反義詞:片面、局限、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