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殡的意思、藁殡的詳細解釋
藁殡的解釋
亦作“藳殯”。殓而未葬。《宋史·吳充傳》:“士大夫親沒,或藁殯數十年,傷敗風化,宜限期使葬。”亦指草率埋葬。 宋 蘇轼 《與孫叔靜書》之六:“﹝ 元修 ﹞聞某謫 海南 ,徒步萬裡,來相勞問,至 新興 病亡,官為藳殯,録其遺物於官庫。”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六:“世傳 太白 過 采石 ,酒狂捉月,竊意當時藁殯於此。”
詞語分解
- 藁的解釋 藁 ǎ 〔藁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根可入藥。亦稱“西芎”、“撫芎”。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殡的解釋 殡 (殯) ì 停放靈柩或把靈柩送到墓地去:殡葬。殡斂。殡儀館。出殡。送殡。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藁殡”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由“藁”(稻草)和“殡”(喪葬)組成,字面指用稻草臨時制作的棺材,或指殓而未葬、草率埋葬的行為。例如《宋史·吳充傳》提到士大夫親屬去世後“藁殡數十年”,即長期停柩未葬。
- 比喻義:後引申為虛假的喪葬儀式或虛僞的哀悼,形容表面悲痛卻無真心實意的行為。
二、曆史用例
- 殓而未葬:宋代蘇轼在《與孫叔靜書》中記載友人元修病亡後“官為藁殡”,指官府用草率方式處理遺體。
- 草率埋葬:趙令畤《侯鲭錄》提到李白去世後“藁殡於此”,暗示葬儀簡陋。
三、文化背景
古代因戰亂、貧困或特殊習俗,部分家庭會用稻草臨時收殓遺體,後逐漸演變為批評形式主義哀悼的成語。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侯鲭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藁殡(gǎo bìn)是一個由天幹(gān)部首和殡(bìn)字形組成的詞彙。天幹表示“天空”的意思,而殡則表示“安葬”的意思。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葬禮儀式,用來描述将逝者安葬到天空之下的儀式。
藁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天幹和殡。天幹這個部首表示與天相關的意思,而殡則表示與安葬相關的意思。這個詞的筆畫總共有12畫。天幹部首的筆畫為4畫,殡字形的筆畫為8畫。
藁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逝者的靈魂将升上天空,所以會舉行一種特殊的葬禮儀式來安葬逝者的遺體。這個儀式就被稱為藁殡。
藁殡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藁殯」,字形上稍有不同,但仍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藁殡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标準漢字中,它的寫法一般是天幹部首和殡字的組合,如上所述。
以下是一個使用藁殡這個詞的例句:他們舉行了一場莊重的藁殡儀式,以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悼之情。
與藁殡相關的詞彙有:祭祀、安葬、喪禮等。
藁殡的近義詞可能包括:送終、扶柩、入土等。
沒有特定的反義詞與藁殡 directly相關,但可能可以使用相反的詞組或描述來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喪失葬禮儀式、不規範的安葬等。
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