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bsurd;fantastic]∶廣大而不着邊際。引申為誇大不實或荒謬無理
荒唐透頂
(2) [dissipated;loose]∶放蕩
荒唐的生活
(3) [flurried;flustered]∶慌張
(1).廣大,漫無邊際。《莊子·天下》:“以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 成玄英 疏:“荒唐,廣大也。” 郭慶藩 集釋:“荒唐,廣大無域畔者也。”
(2).猶荒誕。謂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離奇。 唐 韓愈 《桃源圖》詩:“神仙有無何眇芒, 桃源 之説誠荒唐。” 明 王錂 《尋親記·托夢》:“咳,荒唐之言,不要説他,隻是去罷。”《紅樓夢》第一回:“説來雖近荒唐,細玩頗有趣味。” 老舍 《茶館》第一幕:“在這裡,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
(3).指行為放蕩。 茅盾 《路》:“至于專門搗亂,行動荒唐,學業低劣的分子,那除了嚴格制裁,我也沒有别的辦法。”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萍 :是,爸爸,那是我一時的荒唐。”
(4).猶荒陋,荒疏。 宋 蘇轼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臣﹞學問荒唐,文詞鄙淺。” 宋 蘇轼 《到惠州謝表》:“臣性資褊淺,學術荒唐,但信不移之愚,遂成難赦之咎。” 宋 葉適 《除太府卿淮東總領謝表》:“伏念序遷學校,固慚課業之荒唐;内迫家門,重困食用之寡薄。”
(5).落空;無着落。 清 李漁 《蜃中樓·試術》:“洪水退得去,親事也做得成;若洪水退不去,連親事也荒唐了。” 周詠 《無題》詩:“春去春來俱幻夢,花開花落總荒唐。”
(6).猶慌張。荒,通“ 慌 ”。 元 朱凱 《黃鶴樓》第一折:“索仔細,莫荒唐,涉大水,渡 長江 。”
“荒唐”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本義
源自《莊子·天下》中的“荒唐之言”,原指“廣大而不着邊際”。其中“荒”意為“遠”,“唐”意為“大”,合指思想或言論的廣闊無邊。
引申義
後逐漸演變為兩種主要含義:
思想/言論層面
行為層面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現代語義演變,可參考《莊子》《紅樓夢》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荒唐(huāng táng)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或行為荒謬可笑,毫無根據或道理。
荒唐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筆畫數為9畫。
《荒唐》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張寔傳》中,引用了“荒唐相尋”的描述,意指言行荒謬,出乎常理。
繁體字“荒唐”的寫法仍為「荒唐」,沒有變化。
古時候對于“荒唐”二字的寫法,主要有「荒糹」、「荒鄌」等,但現如今已不常見使用。
1.那個荒唐的謠言引發了一場恐慌。(形容謠言荒謬可笑)
2.他的建議太荒唐了,根本不值一聽。(形容建議毫無道理)
1.荒謬(形容荒唐可笑)
2.荒誕(形容非常離奇荒謬)
3.荒廢(形容疏于管理或利用)
1.荒謬
2.可笑
3.荒誕
1.明智
2.理智
3.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