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歪辣骨 ”。亦作“ 歪剌姑 ”。比喻卑劣下6*賤的人。詈詞,舊時多用于婦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俚語》:“又北人詈婦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詢其故,則雲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體無一棄物,惟兩角内有天頂肉少許,其穢逼人,最為賤惡,以此比之粗婢。後又問京師之熟諳市語者,則又不然。雲往時 宣德 間, 瓦剌 為中國頻征,衰弱貧苦,以其婦女售與邊人,每口不過酬幾百錢,名曰瓦剌姑,以其貌寝而價廉也。二説未知孰是。”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二折:“我駡你這歪剌骨,我駡你這潑東西。”《金6*瓶6*梅詞話》第十二回:“﹝ 潘金蓮 ﹞向 雪娥 踢了幾腳駡道:‘賊歪剌骨!’”《醉醒石》第九回:“我今日為好,倒著了個歪剌姑氣。”《野叟曝言》第六九回:“ 又全 駡道:‘好歪辣骨兒!你們既做妾媵,家有主,國有王,你不憑我使喚,憑誰使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歪剌骨漢語 快速查詢。
“歪剌骨”是一個帶有貶義的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行為不端或身份低賤,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指人做事不正派、行為不端正,尤指卑劣下賤之輩。在元明時期常作為詈詞(罵人的話),多用于辱罵女性,暗含“潑辣”“下流”等貶義。
“這歪剌骨好歹嘴也。”(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 “歪剌骨,黃花婦,無廉恥。”(無名氏《窦娥冤》)
該詞屬于古代市井俚語,現代漢語已罕用,常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方言考據領域。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淵源,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元曲選》或《野獲編》原文,以驗證提到的瓦剌關聯說。
《歪剌骨》是一種流行于網絡的網絡詞語,起源于中國網絡文化。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離奇、奇怪或荒謬。
《歪剌骨》的拆分部首是“歹”和“骨”,其中,“歹”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邪惡、不正常;而“骨”是上下結構的部首,表示人體骨骼。
根據筆畫順序,"歹"的筆畫數為4,"骨"的筆畫數為9。
《歪剌骨》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大陸的網絡文化。它的出現可能與中國年輕人喜歡使用網絡語言和網絡流行詞有關,以表達他們對奇怪或離奇事物的評價或娛樂效果。
《歪剌骨》的繁體字為「歪剌骨」。
由于《歪剌骨》是網絡詞語,它并沒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這個詞的出現與互聯網和現代社會息息相關。
1. 這個演員的表演實在是太歪剌骨了,根本無法入戲。
2. 這個笑話太歪剌骨了,讓人捧腹大笑。
歪剌骨沒有組詞的常見用法,因為它通常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來使用。
歪剌骨的近義詞可以是荒誕、古怪、奇異。
歪剌骨的反義詞可以是正常、合理、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