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自取禍害。《三國志·吳志·孫策傳》“ 策 以書責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見當世之紛若,欲大舉以臨之,適足趣禍。”
“趣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ù huò,其核心含義為自取禍害,即因自身行為不當而招緻災禍。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趣”在此處讀作qù,意為“趨向”;“禍”指災禍。組合後表示“主動趨向災禍”,即因自身選擇或行為導緻災禍。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裴松之注引晉代張勃《吳錄》:“見當世之紛若,欲大舉以臨之,適足趣禍。” 意為在混亂局勢中強行行動,反而招緻禍患。
語境關聯:
多用于批評因魯莽、輕率或錯誤決策引發的後果,強調“咎由自取”的意味。
易混淆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故意引起禍患”,此解釋可能受“趣”的常見義(有趣)影響,但根據權威來源,應更側重“趨向禍害”而非主觀惡意。
“趣禍”強調因自身行為招緻災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等古籍。
趣禍,是一個具有獨特内涵的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趣”和“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趣”字的部首為走,它的筆畫數為7;
“禍”字的部首為示,它的筆畫數為8。
【來源】
“趣禍”一詞源自于古代的典籍《莊子·天下篇》,“天下之人,各以其趣相裨。其禍之所由生,各有異端。”其中,“趣禍”指的是人們各自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卻可能導緻産生不同的禍端。
【繁體】
在繁體字中,“趣禍”用繁體的“趣禍”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章草字體中,“趣禍”的寫法略有不同,依次為“趣”,字形偏旁偏于右邊,上部寫得稍微長一點;“禍”,字形略微傾斜,筆畫較為整齊。
【例句】
1. 他對冒險活動充滿了趣禍心理。
2. 這把刀既有利,又有趣禍。
【組詞】
趣味、禍害、趣事、禍亂
【近義詞】
戲谑、遊戲、玩耍、搞笑
【反義詞】
安甯、平穩、吉利、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