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嘉的意思、幹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嘉的解釋

清乾隆﹑嘉慶兩朝的合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幹嘉(或作“乾嘉”)是漢語中對清代乾隆、嘉慶兩朝的合稱,特指以考據學為核心的學術流派——“乾嘉學派”。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乾”與“嘉”的本義

    • 乾:《說文解字》釋為“上出也”,象征天、陽剛,後引申為帝王的年號(如乾隆),代表鼎盛時期。
    • 嘉:《爾雅》注“美也”,含吉祥、贊許之意,嘉慶年號取其國運昌隆之義。

      來源:《說文解字》《爾雅》

  2. 合稱的生成邏輯

    兩朝連續(1736-1820),學術風氣高度一緻,學者以“乾嘉”并稱,代指考據學鼎盛階段。

    來源:清代文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二、學術内涵:乾嘉學派的核心

  1. 方法論:考據學(樸學)

    以文字、音韻、訓诂為基礎,通過對古籍的校勘、辨僞、輯佚,還原經典原貌。例如:

    •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通過訓诂批判理學;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系統解析漢字本源。

      來源:《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2. 研究領域

    • 經學:重實證輕義理,如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
    • 史學: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考訂史實;
    • 小學:王念孫《廣雅疏證》集訓诂大成。

      來源:《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


三、曆史背景與文化影響

  1. 成因

    • 康乾盛世的文化積累;
    • 文字獄高壓下學者轉向考據避禍;
    • 官方修《四庫全書》推動古籍整理。

      來源:《乾嘉考據學研究》(漆永祥)

  2. 遺産

    奠定現代漢語語言學、文獻學基礎,影響如章太炎、黃侃等近代學者。

    來源:《中國語言學史》(王力)


四、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

乾嘉學派: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以考據為治學方法的學術流派。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3卷


“幹嘉”既是曆史分期标籤,更代表一種以實證精神為核心的學術範式,其嚴謹方法至今影響人文學科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幹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曆史時期合稱

“幹嘉”是清朝乾隆(1736-1795)與嘉慶(1796-1820)兩朝的合稱。這一時期的學術研究以考據學為核心,形成了著名的幹嘉學派(又稱“樸學”或“漢學”),特點包括:

  1. 注重訓诂考據:通過文字音韻研究古籍原義;
  2. 研究範圍廣:涵蓋經學、曆史、地理、天文、曆法等;
  3. 學術貢獻:系統整理古籍文獻,如《四庫全書》編纂即在此背景下展開。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部分詞典提到“幹嘉”可作成語,意為“平時不起眼,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在權威曆史文獻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柏樹洞吧台北雁不敢自專赪鯉楚女真除卻大動幹戈丹紅道秘大象棋釣璜端操恩施幹旟宮坊寡獨管絡鬼谲還踵漢武毫無顧忌恒陽厚祿花栽子晦士翦水花矯訛假助棘卿句繩看承渴烏口奏闊港斂斂淋潤滿天飛錨綱杪颠内邸抛開評檢輕行擒奸讨暴親炙秋室認實缛禮桑榆末景順志天牢鐵範痛湔宿垢晚達文律無端生事烏眼雞相門鞋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