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 劉徹 的省稱。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 燕昭 無靈氣, 漢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獵賦》:“雖 秦皇 與 漢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魯迅 《墳·看鏡有感》:“ 漢武 通 大宛 、 安息 。”
“漢武”是漢武帝劉徹的省稱,指西漢第七位皇帝劉徹及其統治時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漢武”即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西漢最具影響力的君主之一。該稱謂常見于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中,如晉代郭璞、唐代李白的詩作均以“漢武”代指劉徹。
漢武帝16歲即位(前141年),在位54年,通過推恩令削弱諸侯、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強化中央集權。他開創了西漢鼎盛時期,疆域拓展至西域、南越等地。
漢武帝被魯迅評價為“通大宛、安息”(),其統治奠定了漢朝強盛基礎,但晚年因窮兵黩武和“巫蠱之禍”引發争議。李白在《大獵賦》中将其與秦始皇并稱,突顯其曆史地位。
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漢武漢語詞典》及曆史學者分析。
漢武是一個漢字詞,由“漢”和“武”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漢武”一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漢武帝劉徹。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也是西漢的最後一個皇帝。他在位時,實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和軍事改革,使得漢朝的國力達到了極盛的程度。因此,“漢武”一詞引申為傑出的漢朝武将或英勇的漢族戰士。
繁體:
漢武的繁體字為「漢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字形形态上有一些變化。過去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較而言更加簡潔和樸素。
例句:
1. 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漢武之主。
2. 他在戰場上表現出了漢武般的勇猛。
組詞:
1. 漢代
2. 漢族
3. 漢朝
4. 漢文化
近義詞:
漢堅、漢室、漢帝、漢祖
反義詞:
和平、文治、繁榮、安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