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注:“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渴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基本定義
渴烏是中國古代利用虹吸原理制作的曲管狀汲水裝置,常與翻車(龍骨水車)配合使用,用于引水灌溉或灑道。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張讓曾用“翻車渴烏”減少百姓灑水清路的勞力。
工作原理
其構造以大竹筒去節後首尾相接,通過密封形成虹吸效應,可隔山引水。《通典·兵十》詳細描述了這種“隔山取水”的方法。
天文學中的漏刻裝置
在計時工具漏刻中,渴烏作為虹吸管用于穩定出水量,唐代《初學記》記載其“狀如鈎曲”,宋代更發展出多級渴烏以提高精度。
太陽的比喻
部分文獻以“渴烏”代指太陽(金烏),如李白《天馬歌》中“首渴烏”形容馬首如日,譚作民《噩夢》詩則用“渴烏駛”描繪烈日疾馳之景。
渴烏的核心含義是古代虹吸汲水器,但在不同語境中可引申為計時裝置或太陽的文學比喻。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記載,可參考《後漢書》《通典》等古籍。
《渴烏》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用來形容非常渴望或渴求的意思。它常常用于形容對某種事物或某種狀态的迫切渴望,具有強烈的欲望和渴求感。
《渴烏》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渴(shuò)和烏(wū)。
渴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1個筆畫;烏的部首是鳥,總共有4個筆畫。
《渴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書中。在古代,烏是一種黑色的鳥類,因此用烏來比喻渴望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渴烏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渴烏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渇烏」。
1. 他對成功的渴烏使他變得不可阻擋。
2. 她對知識的渴烏讓她每天都灌溉自己的頭腦。
3. 這個追求者對她的愛的渴烏讓她感到不安。
渴望、渴求、渴念、渴盼、渴望、渴慕、渴求、渴熱、渴求。
渴望、渴求、渴念、渴盼、渴望、渴慕。
滿足、厭倦、淡漠、滿意、飽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