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渴烏的意思、渴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渴烏的解釋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注:“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渴烏(kě wū)是古代中國發明的一種利用虹吸原理引水的灌溉工具,其名稱源自其形似仰首飲水的烏鴉,且具有"解渴"的功能含義。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文獻依據: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構成

    • 渴:指幹旱缺水狀态,引申為"解渴"的功用。
    • 烏:烏鴉,形容裝置彎曲的管口如烏鴉仰首吸水之狀。

      合稱指代一種通過氣壓差實現液體輸送的曲管裝置。

  2. 功能原理

    以竹筒或金屬制成屈曲長管,一端置于高處水源,另一端置于低處受水處。通過預先注水排空管内空氣,利用大氣壓力使水自高向低流動,屬早期虹吸技術的應用(《後漢書·張讓傳》)。


二、文獻依據

  1. 《後漢書·張讓傳》

    東漢宦官張讓命畢岚制造"渴烏",用于引水灌溉洛陽城郊:"又作翻車渴烏,施于橋西,用灑南北郊路。"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七十八)

  2. 《天工開物·乃粒》

    明代宋應星記載其結構:"以竹筒屈而相交,通其節,使水自下逆流而上。" 并指出其適用于山地農田汲水。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天工開物譯注》)


三、曆史作用

渴烏與翻車(龍骨水車)并稱漢代重要農業發明,解決了丘陵地帶的灌溉難題,體現古代工匠對流體力學原理的早期掌握。其設計影響了後世虹吸管、唧筒等器械的發展,成為農業科技史的重要案例。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訪問專業數據庫,此處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供查證;現代學術解讀可參考《中國水利史稿》《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等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渴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古代水利器具

  1. 基本定義
    渴烏是中國古代利用虹吸原理制作的曲管狀汲水裝置,常與翻車(龍骨水車)配合使用,用于引水灌溉或灑道。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張讓曾用“翻車渴烏”減少百姓灑水清路的勞力。

  2. 工作原理
    其構造以大竹筒去節後首尾相接,通過密封形成虹吸效應,可隔山引水。《通典·兵十》詳細描述了這種“隔山取水”的方法。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天文學中的漏刻裝置
    在計時工具漏刻中,渴烏作為虹吸管用于穩定出水量,唐代《初學記》記載其“狀如鈎曲”,宋代更發展出多級渴烏以提高精度。

  2. 太陽的比喻
    部分文獻以“渴烏”代指太陽(金烏),如李白《天馬歌》中“首渴烏”形容馬首如日,譚作民《噩夢》詩則用“渴烏駛”描繪烈日疾馳之景。


渴烏的核心含義是古代虹吸汲水器,但在不同語境中可引申為計時裝置或太陽的文學比喻。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記載,可參考《後漢書》《通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包飯倍擿撥平查收陳王臭烘烘,臭烘烘的大東亞共榮圈噉噬打仰澱積物耳記豐神綽約副題各從其類刮面觀玩果乾海闊天空寒宵鶴糧宏覆換錦浣衣菲食悔之晩矣魂魂緘唇堅強不屈戟盾嗟憤解韍季厘兢兢劑信軍武浪漢利市三倍虜獲馬嚼免不了憑淩破竹建瓴遷放羣彥容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騷瑟書場屬絲言司吏私塞碎片時間亭亭秀秀唾洟土神歪風微理遺使委順委蛇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