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奸讨暴的意思、擒奸讨暴的詳細解釋
擒奸讨暴的解釋
[capture troublemakers and fight evil-forces] 奸、暴:指壞人和豪強。謂讨伐、捉拿壞人與豪強
卿在郡以來,擒奸讨暴,百姓獲安。——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
詞語分解
- 擒的解釋 擒 í 捉拿:擒拿。生擒。就擒。欲擒故縱。擒賊先擒王。 縱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讨暴的解釋 讨伐、懲治 * 。《淮南子·本經訓》:“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為暴也。” 高誘 注:“言兵讨人之 * ,非所以自為 * 也。”《三國志·魏志·呂虔傳》:“卿在郡以來,禽姦讨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輙克。
專業解析
"擒奸讨暴"是一個具有褒揚色彩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懲治奸邪,讨伐暴虐,指代主持正義、鏟除邪惡勢力的行為。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組合:
- 擒: 本義指捕捉、捉拿。這裡引申為制服、懲治。
- 奸: 指奸詐邪惡的人或行為。
- 讨: 本義指聲讨、譴責。這裡引申為征伐、攻打。
- 暴: 指兇惡殘暴的人或行為。
- 組合起來,“擒奸”側重于懲治内部的奸佞之徒,“讨暴”側重于對外征讨殘暴的勢力。整個成語強調對内清除邪惡,對外打擊暴虐,維護社會正義和秩序。
-
整體釋義:
- 指捉拿、懲治奸邪之人,讨伐、消滅兇暴之徒。
- 形容主持正義,除暴安良,鏟除社會上的邪惡勢力的行為。
- 常用于贊揚有膽識、有魄力的人或軍隊為民除害、安定社會的功績。
-
出處與用法:
- 該成語曆史悠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正義和秩序的追求。其思想内涵在諸多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
- 屬于書面語,帶有莊重、褒揚的感情色彩。
- 常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正義之師的行為或職責。
-
近義詞:
- 除暴安良、鋤強扶弱、懲惡揚善、替天行道、吊民伐罪。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對成語的釋義詳盡、權威。其對“擒奸讨暴”的解釋清晰地闡明了其“懲治奸邪,讨伐暴虐”的核心含義。雖然線上訪問完整版通常需要訂閱,但其學術地位無可置疑。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成語的釋義精煉準确,是理解和使用現代漢語詞彙(包括成語)的權威依據。該詞典同樣确認了“擒奸讨暴”的正義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擒奸讨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n jiān tǎo bào,其核心含義是捉拿奸邪之徒,讨伐強暴勢力,以維護正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擒奸:指揭露并捉拿奸詐、違法之人;
- 讨暴:指讨伐暴力、豪強勢力。
整體強調通過行動懲治惡人、安定社會,常見于描述官員或正義之士的行為。
出處與典故
出自三國時期曹操的《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讨暴,百姓獲安。”
此句是曹操對呂虔治理地方政績的贊揚,意為呂虔通過打擊奸惡勢力,使百姓生活安甯。
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他立志擒奸讨暴,守護一方平安”。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多用于稱頌正義行為。
- 近義詞:鋤奸懲暴、除暴安良;
- 反義詞:助纣為虐、為虎作伥。
示例與延伸
- 例句:古代清官常以擒奸讨暴為己任,深受百姓愛戴。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曆史評價、文學作品或贊揚執法者的公正行為。
該成語融合了“懲治奸邪”與“讨伐暴力”的雙重含義,既體現對個體的制裁,也包含對群體性惡勢力的打擊,常用于強調維護社會安定的積極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抱饑渴北鄙表奏采捕車箍辘會陳遺飯感臭氧層春恨寸禀大都會電教帝華兒婿方廣翻新鳳翥鸾回俯卧關隘鼓成顧役鴻健弘裕惑突頰囊簡怠江次漸淤假之婕妤怨疾風知勁草骥伏蹐門金齑近悅遠來峻巘兩虎相争留聯厲音門款眄視指使猕猴騎土牛明媒正娶頗胝譴罰起稿氣虎虎啓開戚戚傷陷贍麗收系雙睩束身自好思眷俗父套換天曹晚課葦杖嚣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