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操的意思、端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操的解釋

(1).正直的操守。《文選·顔延年<和謝監靈運>》:“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 劉良 注:“言少小立身,慕端直之操,急步隨之,常恐先迷其正道也。”

(2).謂端正其操守。《後漢書·列女傳贊》:“端操有蹤,幽閑有容。” 李賢 注:“婦人之正其節操有蹤迹可紀者。”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懷德踐遺芳,端操慙謀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操”是由“端”與“操”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高尚正直的品德與行為準則。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端”在古漢語中表“正直、端正”,如《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廣雅》注“正也”;“操”指操守、節操,《荀子·勸學》載“權利不能傾也,群衆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二字組合後,“端操”特指符合道德規範的堅貞品性,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釋義為“正直的操守”。

二、典型出處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後漢書·列女傳》記載班昭事迹時稱其“清閑貞靜,端操有蹤”,此處的“端操”即強調合乎禮法的行為規範。宋代朱熹在《近思錄》中論及士人修養時,亦用“端操”指代士大夫應持守的道德準則。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端操”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與“秉持”“恪守”等動詞搭配,例如“秉持端操之志”表達堅守高尚品德的決心。在人物評述或曆史研究中,該詞多用于贊頌曆史人物如文天祥、屈原等具有堅定道德信念的典範。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端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正直的操守(名詞性)

指人具備端正、正直的品德與行為準則,常用來形容堅守道德規範的精神狀态。例如:

2.端正其操守(動詞性)

表示主動修正或保持自身品行的行為。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典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側重于對品德修養的推崇。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辭海》《後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曼安安敗面班草避影匿形抻面斥疏絺索除翦聰明才智大昊膽力丹繶彫亡豐标風壤氛圍浮迹幹兒锢閉黃昏紙回敬狐首丘講是說非眷相俱瞻糠糟懶漢藍輿陵嶒面紅面綠廟谟末大必折蘑菰蕈撚土為香牛藿匿作平原居士脯脩前列清溪漁隱圖情之所鐘蛩響稔收宂句濡濡入勝社學十道十朋順口梭倫改革瑣散探找讬幽完盛吳娃越豔銜片嗛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