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直的操守。《文選·顔延年<和謝監靈運>》:“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 劉良 注:“言少小立身,慕端直之操,急步隨之,常恐先迷其正道也。”
(2).謂端正其操守。《後漢書·列女傳贊》:“端操有蹤,幽閑有容。” 李賢 注:“婦人之正其節操有蹤迹可紀者。”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懷德踐遺芳,端操慙謀己。”
“端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具備端正、正直的品德與行為準則,常用來形容堅守道德規範的精神狀态。例如:
表示主動修正或保持自身品行的行為。例如:
該詞屬于古典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側重于對品德修養的推崇。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辭海》《後漢書》等典籍。
《端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守節操,保持品行端正。
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立”字的部首,“言”字的部首。總共有七個筆畫。
《端操》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強調一個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自律的行為。
《端操》的繁體字為「端操」。
在古代,寫《端操》通常采用篆書或隸書的字體。
他始終堅持端操,從不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端正、端莊、自律、行為規範。
守正、秉公、遵循、守約。
失德、不端、放蕩、違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