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戅訥”。愚直而拙于言辭。 明 方孝孺 《答俞敬德書》之二:“某鄙樸戅訥,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
“戆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戆”和“讷”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可從字形、讀音及古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與讀音
二、詞義解析 “戆讷”合并後形容人性格憨厚且不善言辭的狀态,多含褒義。如《宋史·傅堯俞傳》載“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其中“厚重言寡”近“戆讷”之意(參考《二十四史全譯》)。
三、古籍用例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嬰甯》中描寫王子服“性癡,絕慧”,其憨厚少言的形象可視為“戆讷”的文學表現(參考《聊齋志異校注》)。
“戆讷”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àng n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人性格愚直且拙于言辭,即為人耿直但缺乏靈活的表達能力,常因過于質樸而不善交際。
異體寫法
該詞亦寫作“戅讷”,兩者意義相同,屬異體字關系。
語境示例
明代方孝孺在《答俞敬德書》中曾用此詞自謙:“某鄙樸戅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 此處通過“戅讷”強調自身性格的樸實與不善辭令。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近義詞、反義詞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詞典工具或古籍文獻。
卞嚴鯿魚舟噌吰吃勘踔絶寸步不讓大醫登儀邸鈔訂義鬥剛短拳泛泛之談感尉高天高懸秦鏡拱柙灌尊鬼計百端黃白物謊厮喚問檻送矯誇捷武勁敵金鈴今世糾纏镌行舉例發凡看樂子顆子闊匾老格靈煦論劍羅馬字羅帷馬雞甿俗目睜口呆獰猙破銅爛鐵汽化熱清虛洞府欺硬怕軟區縣神搖目奪失脫水檻碩老條案跳到黃河洗不清同判腿杆溫潔屋引吳質仙人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