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舊鏽爛無用的銅鐵器。 王汶石 《大木匠》一:“票子花夠一河灘,啥也沒置買個啥,就收了那麼些破銅爛鐵,鋤不算鋤,镢不是镢。”
(2).泛指各種破舊無用的器物。 清 龔自珍 《杭大宗逸事狀》:“ 純皇帝 南巡, 大宗 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為活?’對曰:‘臣 世駿 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 柳亞子 《重題<揖朱拜廖圖>借朱蘊山韻》之五:“破銅爛鐵叢殘甚,合共 朱家 仔細看。”
“破銅爛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①指破舊鏽蝕、失去使用價值的銅鐵器具;②引申為各種廢棄無用的物品。
“破銅爛鐵”也被用作中國内地樂隊STOMP的中文譯名。該樂隊以日常物品(如掃帚、水桶)為“樂器”進行表演,雖名稱相同,但與成語本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樂隊信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破銅爛鐵”是一個中性詞,形容物體或事物質量非常差劣,毫無價值可言。它通常用來表示對某物品或某事的輕蔑、貶低或不屑。
“破銅爛鐵”的拆分部首為“石”和“金”,筆畫分别為“5”和“11”。其中,“石”的部首是“石”,共有5畫,“金”的部首是“钅”,共有11畫。
“破銅爛鐵”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傳世小說《水浒傳》中,用以形容人物揚州鳌江知府羅成曾的家産,意即他家中不值錢的東西都像破銅爛鐵一樣毫無價值。
“破銅爛鐵”的繁體字為“破銅爛鐵”,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字形稍有不同。
在古代,對于“破銅爛鐵”的寫法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常見的一個寫法是“破銅爛鐵”,字形與繁體相同。
另外,一些古籍中使用的寫法也有“破銅爛鐵”、“破銅爛鐵”等,但現代通用的簡化字形為“破銅爛鐵”。
1. 他一無是處,整天隻會收集些破銅爛鐵。
2. 這台二手電腦真是破銅爛鐵,我不會再買這種劣質商品了。
3.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破銅爛鐵的瑣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
破銅爛鐵沒有特定的組詞,作為一個固定詞組,一般不與其他詞搭配構成新的詞語。
破爛、糟糕、廢物、跳蚤市場貨等。
珍寶、名貴、精良、優質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