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鬼計多端 ”。
鬼計百端(guǐ jì bǎi duān)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詭計多端,狡猾奸詐,善于想出各種各樣的壞主意來達到目的。以下是詳細釋義:
鬼計
指陰險狡詐的計謀。“鬼”在此比喻隱秘、不正大光明,“計”指計策、謀略。強調手段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2卷“鬼”字條目。
百端
“百”為虛指,表示數量極多;“端”指種類、頭緒。合指計謀花樣繁多,層出不窮。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28頁“百端待舉”詞條引申義。
整體含義
形容人心思詭秘,善于編織複雜陰謀,常含貶義,用于批判心術不正之徒。
例:此人鬼計百端,須小心提防。
古代典籍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隻怕他鬼計百端,哄你掉進他的圈套。”
反映清代白話文學中的使用實例。
現代漢語研究
語言學家呂叔湘在《成語源流大詞典》中指出:
“鬼計百端”由“鬼蜮伎倆”演化而來,凸顯計謀的隱蔽性與危害性。
來源參考:呂叔湘《成語源流大詞典》(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421頁。
該成語折射中國傳統觀念中對“陰謀”的警惕,強調“光明正道”的價值觀。與儒家“君子坦蕩蕩”形成鮮明對比,警示後人遠離奸邪之道。
文獻來源說明:
“鬼計百端”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讀作guǐ jì bǎi duān,指人狡詐陰險,壞主意極多,常用于形容心機深沉、不擇手段的行為。與“鬼計多端”同義,部分文獻中也寫作“詭計多端”,但“鬼”字更貼合原文出處。
2. 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清代周亮工的《書影》卷十,原文引用關羽書信:“操之鬼計百端,非羽智縛,安有今日!”此處以曹操為例,強調其謀略的狡詐多變。
3. 用法特點
4. 近義詞與對比
常見近義詞包括“老奸巨猾”“詭計多端”。需注意“鬼計百端”更側重“計策繁雜”,而“詭計多端”側重“手段多變”,二者在實際使用中常互通。
5. 例句參考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資料,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成語辭典。
阿伽門農白鶴子報販孢子植物冊函插趣車馬客赤道逆流充貫純鈎除試得分點指畫字疊不的笛卡兒坐标冬至點二進制發展速度費難複牌浮一大白革諱管國貫聯合理黃金時代呼庚回枉降錫齎貸鏡涵衿袖糾合之衆九屬矍然纜樁蓮銅流眄流禦鲈莼民無信不立難谌嫔妾情急了卻死瞿然宂迫鋭鋒傷痍雙關推允歪纏外侮王枚亡室香澤谺若亵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