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行灌禮時所用的酒器。《禮記·明堂位》:“灌尊, 夏後氏 以雞夷, 殷 以斚, 周 以黃目。”
“灌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禮記·明堂位》記載:
“灌尊,夏後氏以雞夷,殷以斚,周以黃目。”
此句說明灌尊在不同朝代的演變,反映了禮器設計與禮制文化的關聯。
功能與儀式:
灌禮是祭祀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将酒灑地或澆灌于神位前以示敬奉,灌尊作為盛酒器具,具有宗教和禮儀象征意義。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到“灌尊”作為成語指“舉杯飲酒”,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與灌禮中的“舉酒”動作混淆,建議以權威文獻解釋為準。
《灌尊》是指以酒杯(尊)進行倒酒、敬酒的行為。這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社交禮儀,象征着友誼、尊重和團結。
《灌尊》的部首是“酉”和“圭”,它們分别位于上下兩部分。根據筆畫計算,灌尊這個詞共有七個筆畫。
《灌尊》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典籍《尚書·洪範》中的記載。在中國古代的宴會上,主人會以尊酒的儀式來表達自己的尊敬和好意。灌尊也常被用來形容主人豪爽地倒酒,感謝客人的光臨。
《灌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灌樽」。
古時候,《灌尊》的寫法有時會稍有變化。例如,其中的「灌」字在古代經常以「憣」或「端」字作為替代寫法。
1. 在慶典上,主人灌尊以示歡迎和感謝。 2. 他們相交多年,每次見面都會灌尊一番,表示深厚的友誼。
1. 灌醉:通過連續倒酒,使某人喝醉。 2. 灌輸:通過言語或行動,将某種思想、觀念等灌注到别人的思想中。
近義詞:倒酒、敬酒。 反義詞:敷衍、冷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