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高望重的博學之士。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晉書·劉寔傳》:“可謂國之碩老,邦之宗模。” 宋 梅堯臣 《送京西轉運李刑部移京東轉運》詩:“統制連别京,守臣多碩老。” 宋 沉遼 《<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餘嘗觀古記所載名德碩老,多出于 荊 、 衡 、 襄 、 漢 之間。”
“碩老”是漢語詞彙,拼音為shuò lǎo,注音為ㄕㄨㄛˋ ㄌㄠˇ,其核心含義指年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定義
碩老形容兼具高齡與德才的博學之士,常用于尊稱閱曆深厚、智慧卓越的長者。例如《晉書·劉寔傳》稱其為“國之碩老”,體現其社會地位與學術威望。
詞源與構成
由“碩”(大、豐碩)與“老”(年長、經驗)組合而成,強調智慧與資曆的雙重積累。部分文獻(如漢揚雄《劇秦美新》)将“耆儒碩老”并用,進一步突出學問與年齡的關聯性。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擴展
類似詞彙包括“耆宿”“鴻儒”等,而“名臣碩老”則特指兼具聲望與功績的臣子。需注意,部分釋義中将“碩老”誤作成語,實則為傳統合成詞。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晉書》等古籍引證。
《碩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壯年人。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老”,共有11個筆畫。
《碩老》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方孝孺的《家訓·戒驕戒躁》一文中。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碩老”可以寫作“碩老”。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通常與現代有所不同。相對于現代的“碩老”,古人曾用“厶”代替現在的“石”作為部首,古代寫法為“厶老”。
1. 他雖然年過半百,但仍然精神矍铄,是個地地道道的碩老。
2. 這位碩老俠士義薄雲天,被衆人稱贊。
1. 碩學:指知識淵博的學者。
2. 碩果:指取得巨大成果。
3. 碩士:指修滿學業,在某個領域達到較高水平并獲得學位的人。
1. 近義詞:壯年、壯士、壯漢。
2. 反義詞:少年、老人、幼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