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即 庱亭 。在今 江蘇 丹陽縣 東、 武進縣 西, 三國 吳 孫權 曾射虎于此。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橫弧於 楚 水之蛟,飛鏃於 吳亭 之虎。” 倪璠 注:“ 吳亭 即 庱亭 。”
(2).泛指 吳 地之亭。 北周 庾信 《拟連珠》:“若賞其聲, 吳 亭有已枯之竹。” 倪璠 注:“《爾雅》曰:‘東南之美者,有 會稽 之竹箭焉。’……以 會稽 名 吳 ,故雲 吳 亭。”
“吳亭”是一個具有曆史與地理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地名,即庱亭
位于今江蘇省丹陽市東部與武進區西部交界處,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曾在此射虎,得名“庱亭”()。
泛指吳地的亭子
廣義上可指代春秋吳國疆域(今江蘇、浙江一帶)的亭台建築()。
三國典故
據《三國志》記載,孫權在庱亭射虎,成為後世文學作品(如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的典故來源()。
地名演變
庱亭後因東吳大将呂蒙屯兵築城,更名為“呂城”,至今仍是江蘇丹陽的曆史文化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地方志(如《三國志》《丹陽縣志》)。
吳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亠”,總共有5個筆畫。
吳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是由兩個字的地名組合而成。吳指的是江蘇省的地區名稱“吳”,亭則是古代建築物的一種形式。
在繁體字中,吳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吳亭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這座吳亭有着千年的曆史,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遺迹。
2. 我曾經在吳亭的小路上散步,感受到了曆史的厚重。
吳亭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吳亭風景、吳亭文化等。
與吳亭意義相似的詞語有:吳堡、吳殿、吳樓等。
與吳亭意義相反的詞語很難找到,因為吳亭指的是具體的地名和建築形式,并沒有相對應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