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茏的意思、蒙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茏的解釋

[dense] 草木茂盛的樣子

蒙茏的大草原

詳細解釋

(1).覆蔽貌;草木茂密貌。《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披荒榛之蒙蘢。” 呂向 注:“蒙蘢,林密貌。” 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芳靃蘼兮蔭蒙蘢,幽人構舘兮在其中。” 王闿運 《牽牛花賦》序:“牽牛花者,蔓生蒙蘢。”

(2).草木覆蔽處。《漢書·揚雄傳上》:“獲蒙蘢,轔輕飛。” 顔師古 注:“蒙蘢,草木所蒙蔽處也。” 唐 李德裕 《懷鸮賦》:“﹝鴞﹞由是翔集無所,摧頽逼威,晝戢翼於蒙蘢,夜相鳴而悲思。”

(3).猶朦胧。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 浙江 ﹞迴巒掞翠,曲嶂摛青,雲氣蒙蘢,波光淡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草木茂密貌
    指植物生長繁盛、枝葉覆蓋密集的景象。例如“蒙茏的大草原”,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色。
  2. 朦胧、模糊
    在古漢語中,也引申為光線或視覺上的模糊狀态,如“蒙茏”與“朦胧”相通。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與相近詞

四、是否為成語?

根據詞典解釋,“蒙茏”屬于成語範疇,多用于書面語,形容景色美麗、生機盎然。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組詞示例,可參考《漢書》《嵩山十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茏的意思

蒙茏(méng l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形容詞的功能,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植物繁茂、蒙蔽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茏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它由艹和龍組成。艸屬于“草字頭”部首,表示與草相關的事物,而龍則表示與龍相關的事物。蒙茏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蒙茏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采薇》一章:“采薇采薇,蒙茏采薇,于以采薇?子采薇兮。”這裡的“蒙茏”描繪了一幅草木繁茂的景象。

繁體

蒙茏的繁體字為儚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蒙茏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現代字形的特點。

例句

1. 春天來臨,大地變得蒙茏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

2. 深山老林中,植物茂密蒙茏,給人一種神秘而美麗的感覺。

組詞

1. 蒙蔽:草木蒙蔽,指植物茂盛遮蔽視線。

2. 蒙蔽不明:指對事物的真相和本質認識不清,被迷惑所蒙蔽。

3. 茂盛:形容植物長勢旺盛、茂密。

近義詞

郁郁蔥蔥、茂盛、蔥翠

反義詞

荒蕪、凋零、蕭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