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诋薄的意思、诋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诋薄的解釋

毀謗輕視。 清 馮班 《鈍吟雜錄·家戒下》:“小人苟且趨利,詆薄大儒,亦為儒者有此一種議論,與此輩作口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诋薄"是由"诋"與"薄"兩個單字合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貶義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的釋義,"诋"指惡意指責、诽謗,《說文解字》載"诋,诃也";"薄"則含輕視、鄙薄之意,《廣雅·釋诂》注"薄,輕也"。二字複合後,"诋薄"表示通過言語中傷與價值貶抑的雙重方式實施人格否定,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以不實之詞惡意貶損他人聲譽,同時附加主觀的價值貶低。

該詞的語用特征表現為三個層面:①行為主體帶有明确的攻讦意圖;②實施方式包含事實歪曲與價值否定;③作用對象涉及人格尊嚴與社會評價。在語體分布上,多見于書面語體中的議論性文本,常與"攻讦""诽謗"等詞語形成語義關聯。

語義演變方面,《新唐書·劉洎傳》"洎性疏峻,又诋薄無忌"的用例顯示其唐代已具現代語義雛形。明代李贽《藏書·世紀列傳》"後世儒者,高談名理,诋薄功利"的語境中,詞義擴展到對抽象價值的否定性評判。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在成語詞典與古代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诋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ǐ bó(注音:ㄉㄧˇ ㄅㄠˊ),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毀謗并輕視,即通過言語貶低他人或事物,同時帶有輕蔑的态度。例如清代馮班在《鈍吟雜錄·家戒下》中提到:“小人苟且趨利,詆薄大儒……”,說明小人對大儒既有诋毀又有輕視。

2.字義分解

3.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常見于批評他人言行不端或貶低他人價值的場景。例如描述某些人因私利而貶損賢者時,可用“識薄”形容其行為。

4.補充說明

“薄”字在漢語中有多種讀音和含義(如“薄餅”讀báo,“薄荷”讀bò),但在“識薄”中僅讀作“bó”,且特指态度上的輕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近義詞,可參考《鈍吟雜錄》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播谷材用殘燈末廟承望逴邁此若脞説大手大腳奠分洞察秋毫短距離惡搞紛淆撫操富人副神經撫玩感制庚信規律海涅皇迫胡部昏醉講事家孫解由唧咕雞鳴進退損益即事俊烈恪慎快幹漆魁實臉皮厚路傍兒魯衞悶若綿眇迷殢末了凝固點破斧破罐容光色力生洲神女峽是百的筮營詩獄疏簾四聲碎骨粉屍調侃通尊五月卅一日急雨中銜奉邪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