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俘執的意思、俘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俘執的解釋

俘獲擒捉。《南史·梁武帝紀下》:“ 東魏 将 慕容紹宗 大敗 蕭明 于 寒山 , 明 被俘執。”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其君長已降,及就俘執,道路勞問,迎緻使者,相望既至,罪不數辱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前知》:“兩人不得已,趨去,道遇鐵騎絡繹,竟免俘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俘執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軍事用語,指在戰争或沖突中擒獲敵方人員的行為,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俘"字甲骨文作"從人孚聲",《說文解字》釋為"軍所獲也"(來源:《說文解字》),本義指戰争中生擒的敵人。"執"字金文象手铐之形,《爾雅》注"持也",引申為拘捕控制。二字合成後特指軍事行動中的擒獲行為。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俘執甲士千人",杜預注"生擒曰俘,獲其器仗曰執"(來源:《春秋左傳注》)。《三國志·吳主傳》亦有"俘執僞将"的記載,裴松之注強調其特指戰場活捉敵方将領的行為。

三、詞義演變 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辨析:"俘者取人,執者取物,然軍旅之中常連稱",說明該詞在具體語境中可兼指人員與物資的繳獲(來源:《十三經注疏》)。明清時期詞義縮小,王夫之《讀通鑒論》特别指出"俘執不戮"的軍事傳統,反映該詞在使用中帶有控制而非處決的隱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俘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俘獲擒捉,多用于描述戰争或沖突中捕獲敵方人員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解釋,“俘執”指在軍事行動中俘獲、擒拿敵人或戰利品,強調通過武力手段控制對方。例如《南史》中記載的“東魏将慕容紹宗大敗蕭明于寒山,明被俘執”,即指蕭明在戰敗後被擒獲。

  2. 文獻例證

    • 宋代曾鞏在《太祖皇帝總序》中提到,對待投降或被俘的敵方首領,應避免多次羞辱,體現了古代對俘虜處置的倫理觀念。
    • 清代王士禛的筆記中,也通過“道遇鐵騎絡繹,竟免俘執”的叙述,側面反映了戰争中的俘獲場景。
  3. 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史書、軍事記錄及古典文學中,多用于描述戰争結果或人物命運轉折。例如“就俘執”指主動投降或被俘的狀态,隱含被動性。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詞彙包括“俘獲”“擒拿”“虜獲”等,但“俘執”更強調通過武力控制的結果,且帶有書面語色彩。

  5. 總結
    “俘執”是古代漢語中描述軍事俘獲行為的典型詞彙,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本或曆史事件時仍具重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弊政不可勝記才高氣清長帥簇捧大酋得理地頭敦悅掇青拾紫蛾眉班翻鬥趕齋共財光銀子估評旱禍訇輘烘然诙辭将類交零轎帏積猾計劃生育開明獸客氣話苦臉老奶奶戀着龍頭鋸角亂哄哄密詠恬吟蓦駮目耕南伯尼幹排骨千帆愆陽青琅編情意綿綿瓊田瓊苑绮劄驲丞三回五次上半截傷司失口嗜殺成性世載死士隨風轉舵天生尤物天胤蹄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猥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