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制中書、門下、禦史台官員朝見皇帝時,左右分行對立,狀如蛾眉,故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 唐 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 宋 魯纾 《南遊記舊》:“中書、門下,班分東西,向謂之蛾眉班,自 王溥 始得罷。”
“蛾眉班”是唐代至宋代初期的一種官員朝見禮儀隊列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指中書省、門下省及禦史台官員朝見皇帝時,分列東西兩側對立站立的隊列。因隊列形狀如女子蛾眉般對稱彎曲,故得名。這一制度最早見于唐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
該詞不僅描述隊列形态,更反映了古代朝儀制度對對稱美學的追求,以及官職等級與禮儀規範的緊密關聯。其名稱借用“蛾眉”這一女性妝容意象,是古代政治文化中剛柔并濟的獨特體現。
文獻依據:以上解釋綜合《漢典》詞條()、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及宋代職官制度演變()。
《蛾眉班》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女子眉目修長美麗。
《蛾眉班》的拆分部首為蟲(蛾)并且沒有部首(眉班)。
《蛾眉班》的筆畫總數為12畫。
《蛾眉班》最早出現在唐代張泌所著的《隴西賦》中,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之美
《蛾眉班》的繁體字為「蛾眉班」。
古時候《蛾眉班》的漢字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通常為「蛾蝶眉斑」。
他妹妹有一雙蛾眉班,長相十分出衆。
蛾眉雙峰、蛾眉低垂、秀眉蛾眉。
蛾眉如畫、鵝黃蝶白。
蛇蠍心腸、狼眉鼠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