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愁容。愁苦的心情表現在臉上。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大家顯出苦臉來了,有些人還似乎手足失措。”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一章:“那些招貼的後面,誰知道隱藏着多少垂死掙紮瀕于破産的苦臉?”
關于“苦臉”的詳細解釋如下:
苦臉指将愁苦、痛苦的情緒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核心是内心的負面情緒外顯于面容。該詞由“苦”(痛苦、困難)和“臉”(面部表情)組合而成,常見于口語和書面語中。
寫作中可通過具體情境增強畫面感,例如:“他因項目失敗整日苦着臉,連同事都不敢上前搭話。”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引申用法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魯迅作品或現代文學中的相關描寫。
《苦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苦”和“臉”。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苦:拆分部首為艹,總共有8畫。
臉:拆分部首為⺮,總共有18畫。
《苦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苦”表示焦慮、不滿或困擾等負面情緒,而“臉”則指的是面容或表情。因此,苦臉就指的是一副表情看起來悲痛、煩惱或不愉快的臉。
在繁體字中,苦臉的寫法為「苦臉」。
古時候,“苦”字的寫法有多種,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苦口Ⴆ口」,與現代寫法相比,筆畫數量稍有不同。而“臉”字的古代寫法是「臉」,形狀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苦臉”的例句:
1. 他看上去很疲憊,一副苦臉。
2. 每次看到老師的苦臉,我都知道又發生了什麼麻煩事。
3. 他的苦臉讓我覺得他一定有什麼心事。
與“苦臉”相關的組詞包括:
1. 苦惱
2. 苦悶
3. 苦心
與“苦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憂愁的臉
2. 煩惱的表情
3. 岌岌可危的面容
與“苦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笑臉
2. 快樂的表情
3. 歡欣的面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