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密詠恬吟 ”。恬靜地吟詠。 清 姜宸英 《<楝亭集>序》:“ 楝亭 諸詠五言今古體,出入 開 寳 之間,尤以 少陵 為濫觴,故密詠恬吟,旨趨愈出。”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别傳之妙,一齊俱出。”
見“ 密詠恬吟 ”。
“密詠恬吟”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專注、甯靜的文學創作或誦讀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恬靜地吟詠”,強調在安靜、專注的狀态下細緻品味詩文。其中:
深層内涵
該詞不僅指表面的誦讀行為,更強調通過反複體會,領悟詩文中“聲韻之外的妙處”,類似于古代文論中“涵泳”的審美境界。
經典文獻引用
詩詞中的運用
清代詩人鄧瑜、吳怡等曾将此詞寫入詩句,如“密詠恬吟渾不厭,雲外尚留馀韻”,體現其對詩文反複玩味的創作态度。
該詞多用于:
部分文獻(如、)存在循環解釋或簡略表述,建議優先參考清代原典及權威解讀。如需完整文獻出處,可查閱《楝亭集》《說詩晬語》等原作。
《密詠恬吟》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以細密的詩歌方式吟詠安靜、舒適的氛圍。
《密詠恬吟》可以拆分成四個部首:“宀”、“口”、“心”、“口”,共有12個筆畫。
《密詠恬吟》這個詞源自明代文學家唐寅(1470年-1524年)的《離思集》一書中的一首詩,該詩以細膩、閑適的筆觸描繪了甯靜、快樂的境地。
《密詠恬吟》的繁體字是《密詠恬吟》。
在古時,《密詠恬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特定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密詠恬吟》作為一個詞,其含義和發音在古代和現代是相同的。
1. 在午後的陽光下,他沉浸在《密詠恬吟》的境界中,忘卻了一切煩憂。
2. 這幅畫将《密詠恬吟》的意境完美地展現出來,讓人沉醉其中。
1. 密密麻麻:形容非常多,密集而且雜亂。
2. 吟唱:以吟詠的方式唱出。
3. 恬靜:安靜而甯靜。
1. 溫馨:溫暖而舒適。
2. 安逸:舒適和放松。
3. 悠然:悠閑而自在。
1. 喧嚣:吵鬧、雜亂的環境。
2. 忙碌:忙于事務、沒有閑暇。
3. 焦慮:内心不安、擔憂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