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悅的意思、敦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悅的解釋

亦作“敦說”。亦作“敦閱”。尊崇愛好。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趙衰 曰:‘ 郤縠 可。臣亟聞其言矣,説禮樂而敦《詩》《書》。’”《後漢書·鄭興傳》:“竊見 河南 鄭興 ,執義堅固,敦悅《詩》《書》。”《晉書·潘尼傳》:“留精儒術,敦閲古訓。”《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選衆而舉,敦説斯在。” 劉良 注:“選於衆官舉之,為 會稽 太守,重德悅才,其在 竟陵王 也。敦,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悅的詳細釋義

敦悅(dūn yuè)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由“敦”與“悅”二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性修養與處世态度。

一、核心釋義

該詞表示敦厚和悅、寬厚溫和的品性特質,具體包含兩方面内涵:

  1. 敦:取“敦厚、笃實”之義,指為人忠厚樸實、誠懇穩重。《漢語大詞典》釋為“厚道;誠樸寬厚”。
  2. 悅:取“和悅、愉悅”之義,指待人接物時态度溫和、使人如沐春風。《古代漢語詞典》釋“悅”為“高興,愉快”,引申為溫和可親的儀态。

二字結合後,形容人兼具内在的淳樸厚重與外在的溫和親切,是儒家推崇的君子風範。

二、字源與文化背景

  1. 經典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其中“寬而栗”(寬厚而莊敬)與“敦悅”的涵義相通,體現古代對中庸品德的追求。

  2. 儒家倫理關聯

    孔子提倡“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其中“溫”(溫和)與“良”(善良)可視為“敦悅”的精神源頭,強調内外修養的統一。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的氣質或德行,如:

“其為人敦悅謙沖,鄉黨稱賢。”(形容某人敦厚和悅、謙遜自持)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5卷頁321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頁298、1527

網絡擴展解釋

“敦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尊崇愛好)

  1. 基本釋義
    指對學問或經典的尊崇與熱愛,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記載趙衰評價郤縠“說禮樂而敦《詩》《書》”,其中“敦”即強調對《詩經》《尚書》的尊崇。

  2. 演變與用例
    這一用法在《後漢書·鄭興傳》中也有體現:“敦悅《詩》《書》”,意為潛心研習經典。後世将此詞擴展為對學問、禮法的重視,如《晉書·潘尼傳》提到“敦閲古訓”(“閲”通“悅”)。

二、現代引申義(和睦相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

“敦悅”的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古典用法:尊崇學問(如“敦悅《詩》《書》”),側重對知識的推崇;
  2. 現代引申:和睦相處,強調人際交往的友好态度。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典出處,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饒編蓬賓館兵無鬥志比室草科禅枝朝纓喘咳出賬蹉跎歲月膽力大松博文點解颠耍度蛨虴放影風船概行根窮各人蚼蛆過與嘩拳解衣槃磅戢翮晶蟾基緒絹頭腒臘馂饔殼菜刻着口惠摳搜臘尾潋滟厲厲陋闾羅捕冒耏木老鴉輾翻披剃遷拜绮繪青川慶靈阙月時效松公頌埙逃官桃枭體育手段婉婉文鸾無量塔汙泥纖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