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音的意思、訃音的詳細解釋
訃音的解釋
報喪的信息、文告。 宋 韓琦 《祭少師歐陽公永叔文》:“忽承訃音,且駭且悲,哀誠孰訴,肝膽幾堕。” 明 黃淳耀 《哭程孟陽先生次金爾宗韻》:“生死茫茫總别離,魚書才到訃音隨。” ********* 《緻謝缵泰函》:“弟今出名為 楊君 具一訃音,自 日本 以東各處之同志或戚友,經己由弟寄去。”
詞語分解
- 訃的解釋 訃 (訃) ù 報喪,報喪的通知:訃告。訃聞(亦作“訃文”)。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音的解釋 音 ī 聲,亦特指有節奏的聲:聲音。音樂(?)。音律。音色。音量。音區。音韻。音像。音容(聲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訊。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訃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訃音(拼音:fù yīn)指報喪的信息或文告,用于正式宣告某人去世的消息。其中:
- “訃”:指喪事,表示失去親人或朋友的悲痛;
- “音”:指消息或聲音,合稱即“喪事中的悲痛消息”。
二、使用場景
- 傳統訃告
通常以書面形式發布,内容包括逝者姓名、身份、去世時間/地點、治喪安排及家屬哀悼之情。
- 形容哀悼氛圍
可引申為葬禮中的悲痛聲音或情緒,如“訃音隨哀樂回蕩”。
三、語言特點
- 莊重簡練:避免使用粗俗或過度悲傷的詞彙,注重禮節性表達。
- 曆史沿用:古代多用于官方或家族内部,現代應用更廣泛(如公開訃告、媒體報道)。
四、文獻例證
- 宋代:韓琦《祭少師歐陽公永叔文》中“忽承訃音,且駭且悲”;
- 明代:黃淳耀詩句“魚書才到訃音隨”;
- 近代:孫中山緻謝缵泰函提及“訃音”的正式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訃文格式或現代應用差異,可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訃音》這個詞來源自古漢字,是一個多音字。它可以拆分成“訃”和“音”兩個部首。其中,“訃”是由部首“言”和“死”組成,意指傳達死訊;而“音”則代表聲音、消息。訃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訃音”常以豎折、橫折相結合的形式書寫。具體寫法包括橫筆折、豎筆折,并且字形相對簡潔而古樸。
關于“訃音”詞的例句,可以用于表示傳達喪事的聲音或消息,如:“他靜靜地靠在牆邊,聽着悲痛的訃音,淚水奪眶而出。”另外,将該詞用于比喻或引申的例句,如:“她對那個被雙重打擊的人表達了深深的同情,訃音中蘊含着無言的安慰。”
其他與“訃音”相關的詞彙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可以有“訃告”、“訃傳”等。而與“訃音”意思相近的詞有“喪音”、“哀音”等,它們可以用來描述同樣的悲痛聲音。作為反義詞,可以使用“歡音”來表示與悲傷相反的喜悅聲音。
希望這些信息能明确回答您對“訃音”的疑問。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