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畏影避迹 ”。
“畏影而走”是一個成語,源自《莊子·漁父》,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字面指因害怕自己的影子而逃跑,比喻庸人自擾或因不必要的恐懼而逃避現實。常用來形容人因内心畏懼或不明事理,采取無意義的回避行為。
《莊子·漁父》中記載:有人因厭惡自己的影子和足迹而狂奔,結果跑得越快影子跟隨越緊,最終力竭而亡。莊子借此諷刺那些無法認清問題本質、徒勞逃避的行為。
《六一居士傳》中,歐陽修曾以此典自嘲:“此莊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通過典故與現實關聯,該成語提醒人們需冷靜應對問題,避免因無端恐懼陷入被動。
詞義:“畏影而走”是一個成語,意為因為恐懼而逃離。形容人或動物因害怕某種東西而急忙離開。
拆分部首和筆畫:“畏影而走”的拆分部首是“白”和“足”,它們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畏影而走》源自《淮南子·人間訓》:“鳥畏延陵之影,故鳴不過延陵之陽;鳥畏黑雲之赴,故集絕無黑雲也……人之勞神苦思,恐懼無故,以自憚制,猶鹑畏先驅之影。”這句話是說人和鳥一樣,面對恐怖和壓力時,容易感到畏懼,從而選擇逃避。
繁體:《畏影而走》的繁體字是「畏影而走」,發音仍然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畏影而走」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形狀和現代漢字差别不大。
例句:1. 當天氣轉暖,窗外的蛇影一閃,小狗立刻畏影而走。
組詞:畏懼、畏怯、畏縮、畏畏縮縮
近義詞:退避、避諱、躲避、逃避
反義詞:無畏、奮勇直前、勇往直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