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二人。《左傳·襄公十四年》:“ 鍼 曰:‘此役也,報 櫟 之敗也。役又無功, 晉 之恥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恥乎?’” 杜預 注:“二位,謂 黶 ( 欒黶 )将下軍, 鍼 ( 黶 弟)為戎右。”
(2).乾、坤兩卦的方位。《三國志·魏志·管路傳》“ 劉邠 取印囊及山雞毛著器中。”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 輅 不解古之聖人,何以處乾位於西北,坤位於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為神明君父,覆載萬物,生長無首,何以安處二位與六卦同列?”
(3).指天地。《新唐書·孝友傳·程俱羅》:“肇有二位,孝道爰興。”
(4).謂立二社設兩個神位。《宋書·禮志四》:“社實一神,而相襲二位,衆議不同,何必改作。”
“二位”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依據權威漢語詞典:
作為數詞“二”的正式或書面表達: 指數量“二”,常用于正式場合、序列、編號或強調莊重、禮貌的表達中,相當于“兩個”。例如:“請排在第二位”、“二位數字”、“今日到訪二位貴賓”。
作為對兩個人的尊稱: 這是“二位”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含義。它是一個禮貌的稱謂,用于直接稱呼或指代在場的兩位人士,相當于“您兩位”或“你們兩位”,帶有尊敬或客氣的意味。例如:“二位請坐”、“歡迎二位光臨”、“請問二位想吃點什麼?”
“二位”的核心含義圍繞數字“二”展開,既保留了其基本的數量指代功能(尤其在正式語境),又發展出專門用于當面或提及時尊稱兩個人的獨特用法,後者在日常口語和禮節性場合中極為常見。
“二位”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兩個人
本義為“二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吾有二位于戎路”,杜預注解“二位”即指栾黶和其弟栾鍼兩人。現代用法中多作為敬稱,如“歡迎二位光臨”。
象征《周易》中的乾坤方位
在《周易》體系中,乾卦代表西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合稱“二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辂别傳》提到:“處乾位于西北,坤位于西南”,指天地陰陽的方位關系。
代指天地
《新唐書·程俱羅傳》中“肇有二位”即用“二位”象征天地,體現古代哲學中天與地的二元對立統一概念。
禮儀中的神位設置
古代祭祀時設立兩個神位稱為“二位”,如《禮記》中“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的雙社制度。
補充說明:現代日常用語中,“二位”多用作對兩人的禮貌稱呼(如“您二位請坐”),而前三類含義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建議查閱《左傳》《周易》等原典或權威詞典(如《辭海》) 獲取更深入解析。
安親拔丁抽楔襃擢本行不嚘慚隱弛崩搐鼻跐豸粗安大夢單口相聲導航衛星底綏動心忍性東園溫明餓虎撲羊恩言範缜跗萼聯芳福祜高靈狗崽子钴彈果銳韓彭黑樓子狡佞節能誇邁了哥磊浪療治轹蹸淩蹈立時三刻俚諺巒山瑁湖駡陣木罂腦電圖捏舌排窠盤馬彎弓綦公擒生踏伏窮堕沈锢水粉畫碩量太陽地兒筒箭脫腕帷障無職詳味笑喚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