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二人。《左傳·襄公十四年》:“ 鍼 曰:‘此役也,報 櫟 之敗也。役又無功, 晉 之恥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恥乎?’” 杜預 注:“二位,謂 黶 ( 欒黶 )将下軍, 鍼 ( 黶 弟)為戎右。”
(2).乾、坤兩卦的方位。《三國志·魏志·管路傳》“ 劉邠 取印囊及山雞毛著器中。”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 輅 不解古之聖人,何以處乾位於西北,坤位於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為神明君父,覆載萬物,生長無首,何以安處二位與六卦同列?”
(3).指天地。《新唐書·孝友傳·程俱羅》:“肇有二位,孝道爰興。”
(4).謂立二社設兩個神位。《宋書·禮志四》:“社實一神,而相襲二位,衆議不同,何必改作。”
“二位”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兩個人
本義為“二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吾有二位于戎路”,杜預注解“二位”即指栾黶和其弟栾鍼兩人。現代用法中多作為敬稱,如“歡迎二位光臨”。
象征《周易》中的乾坤方位
在《周易》體系中,乾卦代表西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合稱“二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辂别傳》提到:“處乾位于西北,坤位于西南”,指天地陰陽的方位關系。
代指天地
《新唐書·程俱羅傳》中“肇有二位”即用“二位”象征天地,體現古代哲學中天與地的二元對立統一概念。
禮儀中的神位設置
古代祭祀時設立兩個神位稱為“二位”,如《禮記》中“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的雙社制度。
補充說明:現代日常用語中,“二位”多用作對兩人的禮貌稱呼(如“您二位請坐”),而前三類含義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建議查閱《左傳》《周易》等原典或權威詞典(如《辭海》) 獲取更深入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