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朒朓的意思、朒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朒朓的解釋

舊曆月初月見于東方和月末月見于西方。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唐 楊宏真 《月中桂樹賦》:“春冬無清浄之景,朒朓闕婆娑之狀。”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臯僧》詩:“千秋磐陀石,潮汐應朒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朒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月相變化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謝莊的《月賦》,并參考《說文解字》對“朒”“朓”的釋義:“朒,朔而月見東方;朓,晦而月見西方也”,體現了古代對天文現象的細緻觀察。

三、引申意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偶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形容事物的盈虧、周期性變化,例如“人生如朒朓,盈虧皆有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朒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朒朓》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植物生長茂盛、旺盛的情景。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朒朓》的字形由兩部分組成:左側是部首木,右側是部首火。這兩個部首分别表示植物和灼熱。總共有12畫。

來源

《朒朓》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列仙傳》中,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在這篇文章中,用來描繪仙境中花草茂盛的景象。

繁體

《朒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朒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規範的字形和寫法,所以《朒朓》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朒篻」。

例句

1. 園中春景花朒朓,林間秋色樹蒼蒼。

2. 草原上,牧民的腳步聲響徹雲霄,朒朓的綠意在春風中搖曳。

組詞

朒朓并不常見,所以沒有常用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

茂盛、蔥茏、旺盛。

反義詞

荒蕪、凋零、蕭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