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史·陳奇傳》:“﹝ 遊雅 ﹞取 奇 注《論語》、《孝經》燒於庭内。 奇 曰:‘公貴人,不乏樵薪,何乃燃 奇 《論語》?’”後以“燒薪”謂著作沒有價值,隻能當柴燒掉。《花月痕》第四三回:“這是我的詩文集,和那各種雜著,通共一百二十卷,你替我轉交 荷生 。《玄》文覆瓿,《論語》燒薪,這算甚麼?隻我一生的心血都在這裡,托他替我收拾罷。”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一:“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燒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詞源自《北史·陳奇傳》的典故:遊雅将陳奇注釋的《論語》《孝經》焚燒于庭院,陳奇質問“公貴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論語》?”。後以“燒薪”比喻著作缺乏價值,隻能被當作柴火焚燒,多用于自謙或評價他人作品。
二、用法特點
三、特殊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出該詞另有“為私利損害公益”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衍生義。
例句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解讀宜優先參考《北史》原始典故。
燒薪(shāo xīn)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燃燒木柴或其他類似的燃料來産生火焰和熱量。
燒字的部首是火(huǒ),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薪字的部首是艸(cǎo),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燒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在古代,人們使用木柴作為主要的燃料來取暖和烹饪。燒薪一詞傳承至今,用來形容燃燒木柴的動作。
燒薪的繁體字為燒薪。
在古代,燒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現代一緻。例如,《說文解字》中,燒薪的字形為“火支木大”。
1. 冬天如此寒冷,我們要燒薪來取暖。
2. 他靠着燒薪為家人提供溫暖。
1. 燒柴(shāo chái):燒薪的同義詞,指的是燃燒柴木。
2. 薪火相傳(xīn huǒ xiāng chuán):比喻傳統、經驗等代代相傳。
1. 焚燒(fén shāo):指大火燃燒物品,特指将屍體、廢品等進行火化。
2. 點火(diǎn huǒ):指引火點燃燃料。
1. 熄滅(xī miè):指火焰被熄滅或煙火熄滅。
2. 滅火(miè huǒ):指撲滅火焰,止住火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