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的意思、拂衣的詳細解釋
拂衣的解釋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禦也。’拂衣從之。” 杜預 注:“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恽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餘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紛紜,半生塵裡朱顔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詞語分解
- 拂的解釋 拂 ú 拭,撣去:拂拭。拂塵。 輕輕擦過:拂曉。春風拂面。微風拂煦。 甩動,抖動:拂袖而去。 違背,不順:忠言拂耳。拂逆。 拂 ì 古同“弼”,輔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拂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1.動作描述:提起或撩起衣襟
- 本義指用手提起衣襟,常見于古籍中描述動作。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拂衣從之”,杜預注解釋為“褰裳(撩起下裳)”,強調行動時的姿态。
2.情緒表達:揮動衣袖以示态度
- 用于表現激動、憤慨或不悅的情緒。如《後漢書》中孔融“拂衣而去”,表達對時局的不滿;漢代楊恽在《報孫會宗書》中“拂衣而喜”,則通過揮動衣袖展現情緒起伏。
3.歸隱象征:振衣而去,超脫世俗
- 常與隱逸文化關聯,表示決然離開官場或塵世。如謝靈運《述祖德》詩“拂衣五湖裡”,以及李白《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均以“拂衣”傳遞灑脫、淡泊名利的意境。
使用場景與近義詞
- 文學語境:多用于詩詞、曆史記載,體現古典韻味。
- 近義詞:“拂袖”(表不悅)、“振衣”(表歸隱),但“拂衣”兼具動作與象征雙重意義。
總結來看,“拂衣”不僅是一個動作詞彙,更承載了情感表達和文化隱喻,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拂衣》一詞的含義是指輕輕拂過衣襟,常用來形容人物行走時的輕盈潇灑的姿态。
拆分部首:拂(手) + 衣(衣服)
筆畫:《拂衣》一詞總共有6畫。
來源:《拂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詩經》中的《車笠之法兮》:“拂衣獨往,于穹高無乃越乎?”表達了行走時飄逸的情景。
繁體:「拂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拂衣」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他走在路上,一絲微風拂衣而過,顯得格外從容自信。
組詞:擯斥、拂塵、拂去
近義詞:輕盈、飄逸、自如
反義詞:笨拙、沉重、拘束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