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慮。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莊蓼塘藏書》:“ 至正 六年,朝廷開局修 宋 、 遼 、 金 三史,詔求遺書……其家慮恐兵遁圖讖,幹犯禁條,悉付祝融。”《醒世姻緣傳》引起:“ 樂羊子 出外遊學,慮恐家中日用無資,回家看望。”
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慮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憂慮、擔心,表示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感到不安。屬于同義複詞結構,“慮”與“恐”均含擔憂之意,疊加後強化情感表達。
二、古籍用例
三、相關辨析 需注意“慮恐”與“恐慮”的區别: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如需更深入研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慮恐(lǜ kǒng)是漢字詞語,由“虍”和“恐”兩個部首組成。
慮(lǜ)是“思考、考慮”的意思,是心理活動的一種表現。它由“聝”和“心”兩個字形構成,表示内心動作。虍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虎的形狀,象征勇敢和戰鬥。
恐(kǒng)是“害怕、懼怕”的意思。它由“忄”和“共”兩個字形組成,表示内心的憂慮和不安。
慮恐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其繁體字為慮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字形存在變化。慮恐的古代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沒有改變。
以下是慮恐的例句:
1. 我常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心中充滿了慮恐。
2. 在做重要決定之前,他總是會經曆一段慮恐的時期。
慮恐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孤慮-隻顧自己的思考和擔憂。
2. 疑慮-有疑惑和不确定感。
3. 心恐-内心感到恐懼和不安。
慮恐的近義詞有擔憂、憂慮、焦慮,反義詞則是安心、寬心、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