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惱殺,惱壞。 宋 周邦彥 《芳草渡·别恨》詞:“似癡似醉,暗惱損、憑欄情緒。” 宋 辛棄疾 《鹧鸪天》詞:“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惱損 杜陵翁 。”
“惱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宋代詩詞中。根據多個詞典及文獻的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惱損(拼音:nǎo sǔn,注音:ㄋㄠˇ ㄙㄨㄣˇ)
周邦彥《芳草渡·别恨》
“似癡似醉,暗惱損、憑欄情緒。”
→ 描寫因離别而恍惚愁苦,憑欄時情緒低落到極點。
辛棄疾《鹧鸪天》
“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惱損杜陵翁。”
→ 以“杜陵翁”(杜甫)的愁緒,表達對世事的無奈與煩悶。
現代漢語中,“惱損”已不常用,僅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其含義可通過“氣惱”“煩悶”等詞替代,但古典語境中的含蓄與詩意難以完全複現。
“惱損”是一個兼具情緒強度與文學美感的古語詞,適合在賞析宋詞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本(參考來源:)。
《惱損》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因為受到不滿、忿怒或憤怒的情緒而感到煩惱、不安或生氣。
《惱損》的拆分部首是忄和扌,它的總筆畫數是17。
《惱損》的構字因素是由“忄”和“損”組成的。其中,“忄”是由“心”演變而來,表示與情感和心理相關的意思;“損”則表示不滿和損失,帶有一種破壞、削弱的含義。
《惱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惱損」。
在古時候,漢字《惱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構成部分是相同的。
1. 他的無禮行為使我非常惱損。
2. 我對他的态度感到非常惱損。
3. 不要為這些小事情惱損自己。
1. 惱怒:表示因為不滿或憤怒而感到煩躁。
2. 損害:表示造成損失或傷害。
3. 煩惱:表示因為心理上的不愉快而感到煩悶或焦慮。
1. 懊惱:表示因為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煩惱。
2. 忿怒:表示因為憤怒或氣憤而産生不滿的情緒。
1. 愉悅:表示心情愉快、舒暢。
2. 安撫:表示安慰、安心、緩解不滿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