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坑灰未冷”是一個出自唐代詩人章碣《焚書坑》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來源與出處
出自詩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這裡“坑灰”指秦始皇焚書坑儒後書籍焚燒的灰燼,“未冷”形容灰燼尚未冷卻,隱喻時間極短。詩句諷刺秦始皇試圖通過焚書控制思想,但短時間内就爆發了起義(劉邦、項羽起義),而起義領袖并非讀書人。
二、本義與引申義
字面指焚燒後的灰燼還未冷卻,實際比喻事件發生的時間極為短暫,常用來形容政策或行動的效果與預期相反,且變故來得極快。例如可用于諷刺某些措施剛實施就引發問題。
三、用法與語境
四、注意特殊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出該成語有“壞人死後壞事接踵而至”的含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出處,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例句參考:
“公司試圖用裁員降低成本,豈料坑灰未冷,核心團隊已集體離職。”
(注:此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原詩背景可參考)
《坑灰未冷》是一個成語,意指某件事情還沒有結束就又發生了另一件相似的事情。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連續發生的不幸或災難。
《坑灰未冷》的拆分部首是“土”、“火”和“水”,分别代表土地、火災和水災。這些部首都與與自然災害相關。整個成語分為9個筆畫,每個字的筆畫數分别為3,4和2。
《坑灰未冷》的出處可追溯到《後漢書·逸民傳》:“坑谷未滿,救火複燎”,但具體的典故已經無法考證了。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坑灰未冷」,字形更加複雜一些。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坑灰未冷》的古代漢字寫法是「坑灰未冷」,字形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灰”的“火”字旁被寫成了“火曰”。
1. 這個國家剛經曆了一場大地震,坑灰未冷,又遭遇了一次洪水災害。
2. 我剛從一場感冒中康複過來,誰知道坑灰未冷,又感染了流感。
坑洞、灰燼、冷卻、連續、不幸、災難
事态連續、連環不斷、不幸接踵而至
平安、順遂、吉祥、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