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拂衣的意思、拂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拂衣的解释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拂衣"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进行解析,常见于古典文献和诗词:

一、本义:掸衣、振衣

指用手轻拍或抖动衣物以去除灰尘的动作。

例证:

《说文解字》释“拂”为“过击也”,即轻轻掠过拍打。《汉语大词典》收录“拂衣”本义为“振衣去尘”,如古人出行前整理衣冠的动作。

二、引申义:辞官归隐(核心义项)

此义项源于古人辞别时拂衣的动作,象征决然离去,后固定为隐退的典故。

典籍依据:

  1. 《后汉书·杨震传》:

    “拂衣而去”描述杨震因不满朝政辞官,成为归隐的经典意象。

  2. 诗词化用:
    • 陶渊明《饮酒》:“拂衣归田里”,暗喻弃官归耕。
    • 李白《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凸显超脱功名的姿态。

三、动作描写:表现情绪或仪态

  1. 表达不悦:

    快速拂衣可表愤怒或不屑,如《史记·刺客列传》中人物“拂衣不悦”。

  2. 飘逸风姿:

    文学作品中借“拂衣”展现洒脱气质,如曹植《洛神赋》“扬轻袿之猗靡兮,拂衣而身藏”。

四、文化意象:隐逸精神的符号

在传统文化中,“拂衣”与“解绶”“挂冠”构成归隐意象群,象征士人淡泊名节的价值观。《庄子·刻意》中“拂衣而喜”即体现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拂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1.动作描述:提起或撩起衣襟

2.情绪表达:挥动衣袖以示态度

3.归隐象征:振衣而去,超脱世俗

使用场景与近义词

总结来看,“拂衣”不仅是一个动作词汇,更承载了情感表达和文化隐喻,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扒扠备注嘈嗷成戒吃官司存没代乳粉丹矸斗嬉二班贩贸发衆飞蛾投火福人覆书槁简阁不住共管公买公卖贡主黑地昏天黑雨后服彗光虎女湔裳贱种疾耕鸡蹠科防丽春园龙鉢落地门墩民本陪敦破块婆陀仆舆谦持怯悔清正廉明穷乏人本院荣慕睿情神臂弓省訾説不清四边形司寒逃禄铜阬頽替土籍侮谩消涸翛翚锡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