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胚渾的意思、胚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胚渾的解釋

混沌。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文選·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象太極之構天。” 李善 注:“言雲氣杳冥,似肧胎渾混,尚未凝結。” 唐 白居易 《雙石》詩:“結從肧渾始,得自 洞庭 口。” 唐 薛漁思 《河東記·葉靜能》:“既坐,談胚渾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子史,歷歷如指諸掌焉。” 宋 王禹偁 《重修北嶽廟碑奉敕撰》:“臣聞元氣肧渾,結而為山嶽,幽靈肸蠁,降而為神祇。” 宋 範成大 《緘口翁》詩:“願聞胚渾甚深義,定自能令一座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胚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學術語境。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胚"

    本義指生物發育的初期狀态,引申為事物的初始、未成形階段。《說文解字》釋為"婦孕一月也",強調原始未分化的特質。

  2. "渾"

    意為混沌、未分明的狀态,如《淮南子》"氣似質具而未相離,謂之渾沌",描述天地未開時的模糊一體性。

合成義:"胚渾"指事物處于原始混沌、尚未分化的初始狀态,常見于哲學或宇宙生成論中描述世界本源。


二、古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釋義(參考第2版):

    "胚渾: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态。"

    例:唐代道士吳筠《玄綱論》:"太虛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胚渾既分,萬類萌生。"(描述宇宙從混沌到萬物分化的過程)

  2. 哲學語境中的延伸:

    宋代理學常以"胚渾"喻理氣未分的本體。如朱熹《朱子語類》論"太極":"如天地之理,至靜之中有動之端,乃造化之胚渾。"(此處"胚渾"指陰陽未判的原始狀态)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紙質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胚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胚渾”指混沌狀态,特指我國傳說中宇宙形成之前的原始景象,類似于“太極未分”的未成形狀态。該詞常用來形容事物初生時模糊、未分化的特質。

2.出處與例證

3.相關注解

李善在《文選注》中解釋:“胚胎渾混,尚未凝結”,将“胚渾”比作胚胎初期的未分化狀态,強化了其混沌、原始的意象。此外,該詞在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胚渾”,屬異形詞。

“胚渾”是一個兼具文學與哲學色彩的詞彙,常用于描述宇宙起源或事物初生時的混沌狀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文選》《白居易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樓子闇相表壓殘夭扯雞罵狗陳事陳訴車胎慈眉善眼次述宕轶道氅怛然失色燈油跌跌撻撻肺循環弓鞬詭色過軍果子露黑濁後帝回口火夾甲牀靜悄經折井養進口段積輕距堙曆劫淩床隸子弟漏滴免行錢靡亂秘赜謀斷拗不過蟠聯魄兔橋言清眇塞南桑白皮沈迹水禮四華俟呂陵統會銅馬祠桐油投險完人蓶扈聞聲相思祫嘗下坡路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