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腹議的意思、腹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腹議的解釋

[unvoiced criticism] 嘴上沒說出,心裡對人有看法

詳細解釋

猶腹诽。《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羣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 劉良 注:“腹議,謂口不言而心惡之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腹議”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嘴上沒有明确表達,但内心對人或事持有批評或不滿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強調“心口不一”,即表面不直接批評,卻在心裡暗自非議。例如《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中提到“腹議者蒙隱戮”,劉良注釋為“口不言而心惡之”。

  2. 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陳琳的檄文,用于描述當時對言論的壓制:公開談論者會被公開處決,而内心不滿者也會被暗中懲罰。這反映了古代對思想控制的嚴苛。

  3. 用法與語境
    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形容對他人行為、決策的隱性不滿。例如:“他對領導的決策腹議頗多,但始終未表露。”

  4. 近義詞對比

    • 腹诽:與“腹議”幾乎同義,但更強調“暗中譏諷”。
    • 非議:通常指公開批評,與“腹議”的隱蔽性形成對比。

需注意的是,該詞帶有負面色彩,多用于描述不直接溝通卻心存芥蒂的行為。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腹議(fùyì)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心中對某件事情或問題進行思考、讨論和評議。其部首包括⼝口部和言部,共有9個筆畫。腹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光武中興傳》中的記載,意指深思熟慮地議論某事。在繁體字中,腹議的寫法為「腹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腹議的表達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腹議一詞寫作「副議」,較為古樸。另外,在《康熙字典》中,腹議的寫法為「腹議」。 以下是一個關于腹議的例句:“我們需要腹議如何處理這個複雜的問題。” 與腹議相關的組詞包括腹诽(fùfěi,指心中暗自議論),腹痛(fùtòng,指胃部或腹部疼痛),腹心(fùxīn,指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等。 近義詞可以是思考、斟酌、商議等,這些詞都意味着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論。 腹議的反義詞可以是沖動、輕率等,這些詞表示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或言論。 以上就是關于腹議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