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居正的意思、居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居正的解釋

(1).謂遵循正道。《公羊傳·隱公三年》:“君子大居正, 宋 之禍, 宣公 為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制》:“﹝ 兼謨 ﹞歷職有聲,居正無撓,舉其素行,擢在首僚。” 明 方孝孺 《娛靜樓記》:“謀畧事功者流而為詐,居正蹈義者不良於為。” 王國維 《觀堂集林·殷周制度論》:“攝政者,所以濟變也。立 成王 者,所以居正也。”

(2).謂帝王登位。《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晉 劉琨 《勸進表》:“誠宜遺小禮,存大務,援據圖録,居正宸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居正”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古籍文獻及權威釋義整理如下:

一、遵循正道

核心釋義:指恪守道德準則或治國理政的基本原則,強調行事合乎倫理綱常。
出處與例證:

  1. 《公羊傳·隱公三年》提出“君子大居正”,認為宋國因宣公未遵循嫡長子繼承制而引發禍亂,強調“居正”對維護禮法的重要性。
  2.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提到“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說明即便初始行為偏離正軌,最終仍需回歸正道。
  3. 唐代李德裕評價官員狄兼谟“居正無撓”,贊其堅守原則、不屈服于壓力。

二、帝王登位

核心釋義:特指君主通過合法途徑繼承皇位,強調政權更疊的正當性。
出處與例證:

  1. 晉代劉琨《勸進表》中勸谏司馬睿“居正宸極”,即順應天命登基稱帝。
  2. 此用法多用于曆史文獻中,如《藝文類聚》等典籍,側重描述帝王即位符合法統。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公羊傳》《文心雕龍》等經典文獻及權威詞典的注解,體現了“居正”在倫理與政治領域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居正的意思

居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在官場或社會中堅持正義和公正的人。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有擔當、持守原則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居正的部首是屍(shī),包含了左右兩個筆畫。

來源

居正這個詞語最初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描述了楚國的賈生堅守正義的故事。在曆史上,居正一詞也被用來稱呼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官員,他們因為追求正義而受人尊敬。

繁體

居正的繁體字為「居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居正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常常有變化,因此,無法确定居正在古時候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個居正守義的官員,始終堅持為民衆謀福利。

2.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更多像他一樣居正的人。

組詞

正直、正義、堅守、公正。

近義詞

正直、公正、廉正、誠實。

反義詞

奸邪、不義、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