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毋我的意思、毋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毋我的解釋

謂無私見,不自以為是。《論語·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 孔子 ﹞述古而不自作,處群萃而不自異,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毋我”是儒家經典中的重要概念,出自《論語·子罕》中孔子提出的“四毋”準則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毋我”指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強調摒棄個人私欲和主觀偏見,以客觀态度對待事物。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呈現。

  2. 經典出處與語境
    原文為:“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毋我”與“毋意”(不憑空臆測)、“毋必”(不絕對化)、“毋固”(不固執)共同構成儒家修身準則,體現孔子倡導的理性與謙遜态度。

  3. 深層内涵

    • 無私見: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尊重他人觀點和客觀事實。
    • 唯道是從:以真理或道義為準則,而非個人利益(何晏注“唯道是從”)。
    • 修養境界:象征道德層面的超脫,與佛教“無我”有相通之處,但更側重實踐中的謙遜。
  4. 現代意義
    在當代常被引申為:

    • 團隊合作中避免自我中心;
    • 決策時保持開放心态;
    • 追求個人成長時減少主觀偏見。

“毋我”不僅是古代儒家的道德準則,也是現代人處理人際關系、提升思維格局的智慧參考。其核心在于通過克制自我意識,達到更包容、理性的處世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毋我》的意思

《毋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表示“不是我”、“非我所為”等意思。它通常用來否認自己與某個行為、事件或責任的關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毋我》是由部首“毛”和“我”組成的。其中,“毛”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一種頭發的形狀;“我”是一個獨體字。

拆分筆畫的話,“毋”由5畫組成,而“我”則由7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毋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一種古漢語的表達方式,意思與現代漢語的“不是我”的意思相近。

在繁體字中,“毋”通常寫作“勿”,而“我”則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漢字寫法中,表達《毋我》的意思通常是用兩個字分開書寫,“毋”在上,“我”在下,字形較為獨特。

例句

1. 他犯錯了,但毋我之過。

2. 這場事故與我無關,毋我所及。

組詞

毋能、毋須、毋敢、毋犯、毋可信等。

近義詞

非我、與我無關、非我所為。

反義詞

是我、我的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