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威柄的意思、威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威柄的解釋

威權,權力。《鹖冠子·學問》:“處兵者,威柄所持,立不敗之地也。”《後漢書·丁鴻傳》:“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 李賢 注:“威柄,謂《周禮》之八柄,即爵、祿、生、置、予、奪、廢、誅也。” 宋 曾鞏 《慈聖光獻皇太後挽詞》之二:“ 和熹 未寤還威柄, 明德 猶疎抑外家。” 清 譚獻 《<金元詩錄>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賦之繁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威柄"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統治者掌控的權力核心。《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威權與權柄",強調政治權力的集中性與支配力。該詞由"威"(威嚴、威懾)與"柄"(權柄、樞紐)構成複合意象,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以兵器之柄隱喻權力掌控。

從構詞法分析,"威"屬會意字,甲骨文象形為斧钺加于女子,後演變為震懾之意;"柄"為形聲字,本義為器物握持處,《說文解字》釋為"柯也",引申為權力中樞。兩者組合凸顯權力運作中威懾與控制的雙重特質。

在語用層面,"威柄"常與"獨攬""操持"等動詞搭配,如《資治通鑒》載"威柄不移于下",強調中央集權的政治理念。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政論文章,承載着古代政治哲學中關于權力制衡的思考。主要參考文獻包括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及中華書局《資治通鑒》箋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威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威柄”指權力或權威的象征,強調對權柄的掌控。其中:

二、詞源與結構

該詞由“威”與“柄”組合而成,最早見于《鹖冠子·學問》:“處兵者,威柄所持,立不敗之地也。”。漢代《後漢書》中亦有記載,李賢注将其與《周禮》的“八柄”(爵、祿、生、置、予、奪、廢、誅)關聯,進一步強調權力的具體表現形式。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帝王、權臣等掌握核心權力的人物,如“威柄不下放,利器不假人”(《後漢書》)。
  2. 現代引申:可比喻組織或領導者的決策權與控制力,例如“企業威柄集中于高層”。

四、相關延伸

“威柄”通過“威”與“柄”的意象組合,生動體現了權力與威嚴的結合,常見于描述政治、軍事或管理領域的核心掌控力。其曆史用例和現代引申均圍繞“權力象征”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挨貢哀懇奧地利帝國蔽惑駁彈參詣蹭戲晨旦醇疵瓷窯村莊錯開電磁爐東徙西遷頓纓繁華子奉尊扶翼槁項黧馘河漢荷笠河脈鶴頭側鴻雁行鹄奔亭慧照交招吉星拘蔽巨珰悃懇颣節連澍離晖陵波六案孔目漫思茶泥滑牽雜青屏秦柱缺漓日用品三年之艾傻話霎時間時康適主守和霜戈説東道西輸赢送究頹鬟尾句吳宮燕下濟巷戰閑量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