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bility of character] 堅貞、高尚的節操
忠誠亮節。——白居易《與仕明诏》
(1).高亢之聲。 晉 陸機 《猛虎行》:“急絃無懦響,亮節難為音。”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鮑明遠 樂府,抗音吐懷,每成亮節。”
(2).高尚的節操。 唐 白居易 《與仕明诏》:“褒德念功,故進封以示寵;忠誠亮節,宜因實而錫名。” 清 恽敬 《朱贊府殉節錄書後》:“諸君子忠謀亮節,照耀寰宇。”
亮節是由"亮"與"節"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詞素解析與典籍用例兩方面把握。《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高尚的節操",特指人在道德操守方面表現出的光明磊落品格。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亮"本義為光明,《說文解字》釋作"明也",引申為正直坦蕩的人格特質;"節"在甲骨文中象竹節之形,《漢語大辭典》指出其引申義項包含"氣節、操守"。二字組合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晉書·李重傳》"亮節直行,有古人之風",此處即強調道德操守的堅定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運用于褒揚語境,常與"高風"構成四字格"高風亮節",用于贊頌具有崇高道德品質的人物。其近義詞包括"清風峻節""冰清玉潔",反義詞則有"卑躬屈膝""奴顔媚骨"。在語法功能上,多作主語或賓語,如"彰顯亮節""秉持亮節"等搭配形式。
參考來源:
“亮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亮節”指高尚、堅貞的節操,強調在誘惑、壓力或困境中堅守原則與道義。例如《與仕明诏》中“忠誠亮節”即贊美品行正直、氣節高潔之人。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4、6的詳細解析。
闇黮傍觀者審,當局者迷本地笨漢辯敏尺璧寸陰吃蹶鸱鴺抽沙鋤擊此疆爾界擔簦鄧家銅山戹會鳄浪餓隸膚受之愬杠杠格物院孤孤單單姑老爺衡短論長洪罏紅燭黃香梅渾庾嘉糧簡勁繳駁交通島碣磍稷稷吉林金華省笄歲舊家九山棘軸坤造括苗斂掠連朝劉白堕猛割丁末衖黏黍屏風疊破悭乳窟少弟審期時稼時劫首難提爐通洋退愦橐佗穩到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