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室;房舍。《管子·山國軌》:“巨家美修其宮室者服重租,小家為室廬者服小租。”《漢書·東方朔傳》:“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 宋 蘇轍 《病後》詩:“一經寒熱攻骸骨,正似兵戎過室廬。柱木支撐終未穩,筋皮收拾久猶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軒記》:“古之達人以百世為斯須,以天地為室廬,以萬物為遊塵。”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或有室廬偪仄無地避煞者,又有壓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謂之斬殃。”
“室廬”是漢語中表示居住場所的詞彙,其含義與文化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室廬”指代居所或房舍,強調人類居住的空間形态。例如《漢書》提到“發人室廬”,即指破壞他人住宅。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對房屋征稅的記載:“小家為室廬者服小租”,說明春秋時期已用于區分房屋等級。唐宋時期廣泛使用,如蘇轍詩句“正似兵戎過室廬”形容房屋受損狀态。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提出居住理念:最優選擇是山水間的“室廬”,次為村莊,再次為城郊。這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栖居的向往,将“室廬”從物質空間升華為精神寄托。
出處 | 用例 | 語境解析 |
---|---|---|
《風賦》 | “至于室廬” | 描述房屋結構 |
《酒德頌》 | “居無室廬” | 表達超脫世俗的居住觀 |
元稹诏書 | “無廢室廬” | 強調保護百姓住宅的政策 |
擴展說明:明代文人常通過“室廬”表達居住理想,如文徵明設計的拙政園,将園林與居所融合,正是“居山水間者為上”理念的實踐。
室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房屋、住所的意思。
室廬由宀(宀字頭)與戶、辶組成,宀為宇宙的象形字,意味着宇宙大道;戶為室門的象形字,意味着居住;辶為行進的象形字,意味着居所和移動。
室廬的筆畫數為9畫。
《室廬》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秦風·子衿》:“有室廬,自有居。”此處室廬指的是房屋。
室廬的繁體字為「室廬」。
在古代,室廬的它寫法有「屋」字,「車乆」字,「辵帀」字等。
1. 他在鄉村建造了一座美麗的室廬。
2. 宿舍是我們的室廬。
3. 宮殿是帝王的室廬。
室廬的組詞有室内、廬山、廬墓、室内設計等。
室廬的近義詞有房屋、居所、宅邸、住宅等。
室廬的反義詞有野外、戶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