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秋熟莊稼。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她知道護秋的民兵把桌子集中在北牆根作床子用。”《光明日報》1985.11.12:“他披上那件沒有衣扣的白襯衫,赤身裸腳,到農田護秋。”
“護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護秋指守護秋季成熟的莊稼,防止農作物在收獲前被盜竊或動物破壞。該詞由“護”(保護)和“秋”(秋季/秋收)組合而成,常見于農業社會語境。
傳統農業實踐
在集體化生産時期(如中國20世紀50-70年代),生産隊常安排專人夜間巡邏護秋,尤其針對玉米等即将收割的作物。
社會風俗關聯
部分地區曾存在“偷秋”習俗(如提到偷農科所莊稼被視為“合理合法”),護秋行為也反映了對這種民間習慣的約束。
現代隨着農業管理規範化,護秋逐漸被監控設備、圍欄等替代,但此詞仍用于描述傳統農耕文化或特定曆史階段的集體勞動記憶。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學作品中的護秋描寫,可參考、4、6的文獻來源。
《護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保護秋天的意象和特點。
《護秋》的第一個字是“護”,它的部首是“扌”,總共有8畫。 《護秋》的第二個字是“秋”,它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畫。
《護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大自然進入休眠期的時候。人們意識到秋天的重要性,開始重視保護秋天的自然資源和環境。
《護秋》的繁體字是“護秋”。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護秋》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
1. 我們要共同努力,護秋的意識要深入人心。
2. 護秋就是保護自然資源,保護我們的未來。
護國、護林、保護、護理
愛護秋天、保護秋季
破壞秋季、忽視秋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