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在交際。《莊子·徐無鬼》:“禮教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 郭慶藩 集釋:“家世父曰:‘貴際,謂相與交際。仁義之用,行乎交際之間者也。’” 宋 劉攽 《回謝諸先輩啟》:“伏仁義者貴際,先名實者為人。”
關于“貴際”一詞的詳細解釋,存在兩種不同的釋義,需結合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根據,該詞由“貴”(珍貴)和“際”(禮物/物品)組成,指代貴重的禮物或珍貴物品,常用于表達對他人重視或形容物品的價值。例如:“他送來的這份貴際,體現了深厚的情誼。”
根據和,該詞源自《莊子·徐無鬼》“仁義之士貴際”,指重視人際交往或社交關系。宋代劉攽在《回謝諸先輩啟》中也提到“伏仁義者貴際”,強調交際在仁義實踐中的重要性。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意,可查閱《莊子》相關注釋文獻。
貴際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特點:
1. 含義:指尊貴、高貴的身份或地位。也可用來形容事物的珍貴、寶貴。
2. 部首和筆畫:貴際的部首是身,總筆畫數為15。
3. 來源:貴際源于古代漢字,它的衍生詞“貴賓”指尊貴的客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
4. 繁體:貴際的繁體字形為「貴際」。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貴際的寫法是「貴Ⅱ」。
6. 例句:
(1)他的貴際身份使他受到了廣泛的尊敬。
(2)這件古董文物十分貴際,價值連城。
7. 組詞:貴際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貴際朋友、貴際賓客等。
8. 近義詞:尊貴、高貴、崇貴。
9. 反義詞:低賤、卑賤、下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