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徯的意思、凫徯的详细解释
凫徯的解释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西山经》:“﹝ 鹿臺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鳧徯。其名自叫也,见则有兵。”
词语分解
- 凫的解释 凫 (鳬) ú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笔画数:; 部首:几; 笔顺编号:
- 徯的解释 徯 ī 等待:“徯予后,后来其苏。” 小路:徯径。徯隧。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凫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异鸟,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
外形特征
根据记载,凫徯“状如雄鸡而人面”,即身体类似公鸡,但头部呈现人脸的形态。这种半禽半人的形象是《山海经》中典型的神秘生物塑造手法。
-
名字由来
其名称“凫徯”可能源于它的叫声,“其鸣自叫也”,即它的鸣叫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古人在命名时常用拟声或特征关联法,此处结合了外形(凫指水鸟)与声音特点。
-
象征意义
文献特别强调“见则有兵”,即凫徯的出现预示着战争爆发。这反映了古代“灾异征兆”观念,将特定生物与人类社会变动相联系,赋予其神秘警示功能。
这一形象体现了《山海经》通过虚实结合的生物描写,表达对自然力量与人类命运的思考。类似凫徯的异兽在书中多承担着文化隐喻功能,成为研究上古神话思维的重要素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凫徯(fú xiāng)是一个汉字词语,下面将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简要介绍。
意思:凫徯指的是凫鸟徜徉水上的样子,形容悠闲自得、悠然自逸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凫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鸟”字的部首,右边是“彳”字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尔雅》是凫徯首次出现在古代文献中。
繁体:凫徯的繁体字为鷸遨。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凫徯的鸟部会写成鳧,而徯则写成遥。
例句:湖面上的凫徯,映衬着夕阳的余晖,美不胜收。
组词:凫徯与其他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词,如凫徯遥指形容人远行且凡事随遇而安。
近义词:类似的词语有鸥集、鹭立等,它们都可以形容鸟类在水上自由自在的活动。
反义词:与凫徯相反的词语是束缚、羁绊等,它们表示局限和受限制的状态。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若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