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維的意思、伏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維的解釋

見“ 伏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維"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敬辭,主要用于臣子對君王的奏疏或書信中,表達恭敬的陳述或祈願。其核心含義是"俯伏思量" 或"恭敬地思慮",蘊含着說話者謙卑、謹慎的态度。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拆解:

    • 伏:俯身、趴伏,象征謙卑恭敬的姿态。
    • 維:通"惟",意為"思量""思考"。
    • 合指"俯身恭敬地思量",強調說話者的謙卑與慎重。
  2. 語境含義:

    • 用于奏疏開頭或結尾,引出陳述内容,如"伏維聖鑒""伏維陛下察之"。
    • 隱含"懇請對方明察" 之意,常見于臣子對君主、下級對上級的文書。

二、權威典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315頁):

    伏維:古代下對上有所陳述時的表敬之辭。意為"伏地思量",表示恭敬地希望對方考慮。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第4冊,第123頁):

    "伏維"為奏疏套語,體現尊卑禮制。如漢代賈誼《治安策》:"伏維聖主裁察。"

  3. 《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黃金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02頁):

    "伏維"源自禮儀動作,後虛化為敬辭,強調對受話者的尊崇。


三、典型用例


四、語義演變


五、近義與關聯詞

詞語 區别
伏以 同義,多用于引出原因("伏以事理重大...")
謹啟 側重書信開端的恭敬告知
昧死以聞 程度更深,含"冒死進言"的極端謙卑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一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王力. 《古代漢語》[M]. 中華書局, 1999.
  3. 黃金貴. 《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4. 班固. 《漢書·賈誼傳》[M]. 中華書局, 1962.

網絡擴展解釋

“伏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基本含義(常見于成語)

  1. 解釋:指“伏低做小,屈服于權勢”,表示在強者面前低頭屈膝、不敢反抗或表達意見,強調喪失獨立性和尊嚴的妥協行為。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在權勢壓迫下的退讓或屈從,如曆史典故、社會現象等。
    • 例句:古代臣子面對暴君時,常被迫“伏維”以保全性命。

二、古代書信/奏疏中的敬辭

  1. 解釋:作為“伏惟”的異寫形式,是下對上陳述時的表敬之辭,表達恭敬地思考或懇請。
    • 使用場景:常見于古代公文、信函,如奏章開頭或結尾的謙辭。
    • 例句:
      • 韓愈《賀皇帝即位表》:“伏惟皇帝陛下儀而象之,以永多福。”
      • 王安石上書:“伏維陛下詳思而擇其中,幸甚!”
      • 書信結尾:“萬裡長途,伏維自愛。”(表示希望對方保重)

三、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與古代文獻用例,建議在實際使用中結合語境選擇合適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闆闆正正悲絲綳盤兒避浄兵來将敵,水來土堰必索閟嚴踣頓不貪為寶辰河戲吃惱剉角媒人徂顔大媽媽大田作物甸甸釣鼇竿調布鬥絶一隅法界飯牛歌飛鳥驚蛇風風世世伏鸾覆盂敢是國别古文字鹄頭斝耳界壤寄褐酒厘均方靠牌子匡拯窟窟老疙瘩牢絡莅喪籠蔥盲者貿售貓掌風馬人香冥憃内丹牽強附會情信遒變如荼如火三灑深淵沈族室匣屠疈響笑青吟翠寫生珍禽圖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