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元 無名氏 《雲台門》第一折:“兵來将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着我來,不可延遲也。”亦作“ 兵來将迎,水來土堰 ”、“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 元 高文秀 《渑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将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裡領兵與他交鋒。”《金6*瓶6*梅詞話》第四八回:“ ********* 道:‘常言“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 東京 ,央及老爺那裡去。’”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第五章八:“哈哈,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有了困難犯什麼難?我們自己克服,自己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兵來将敵,水來土堰漢語 快速查詢。
“兵來将敵,水來土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應對的策略,強調遇到問題時需“見招拆招”。核心含義是“針鋒相對,以合適的方法化解危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變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兵來将敵,水來土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于即将發生的事情,有提前準備的措施和對策。
《兵來将敵,水來土堰》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八(八一點眼)、上(上禾字頭)、攵(酉字旁)、心(忄字底)、幾(十字頭),共5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24。
《兵來将敵,水來土堰》這句話最早源自于《孟子·公孫丑上》:“兵貴以正。君子正則謂之道兵。由是觀之,射必正巧,機務必得法度,兵甲必信。信者,地之固也;法度者,事之尊也。故善準尺則工不誅,善博書則學不誅。《詩》:兵車所止,凡兵之章。”意思是說,兵法必須要有正當的原則,兵器必須可靠,誠實是戰争勝利的基礎。
繁體字為《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古時候,兵來将敵,水來土堰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他對待事情總是兵來将敵,水來土堰,從不措手不及。
組詞:将敵(指能夠對付敵人的将領)、水來土堰(指臨時築堰以防水害)。
近義詞:措手不及
反義詞:毫無準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