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付身的意思、付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付身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身份憑證。 宋 李綱 《與呂安老提刑書》之二:“近有一項潰兵犯 瀏陽 ……遣 陳照 、 李建 等禦之,已逼逐出境。殺獲五十餘人,腰間得付身,皆 江西 帥司所給者,乃信傳言之妄。”《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四年》:“近來軍中之弊,以漸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鑿,無家累者焚毀,數年之間,免冒濫者多矣。”《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學正受中書省劄付,學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付身”是古代的一種身份憑證,尤其在宋代具有特定的官方用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用途
    付身是宋代吏部頒發給官員的功過曆文書,記錄其職務、差遣、任期等信息,并作為身份證明由官員隨身攜帶。内容包括:

    • 任職時間、差遣任務
    • 職務交接時間
    • 未處理事項、請假記錄
    • 功過考核及獎懲批示。
  2. 曆史背景
    宋代官府通過付身對官員進行系統管理,例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官員逃亡或離任時,需根據其家庭情況對文書進行批注或銷毀,以防止冒用。

  3. 實際案例
    南宋名臣李綱在《與呂安老提刑書》中提到,曾從戰敗士兵腰間搜出江西帥司頒發的付身,以此核實其身份并破除謠言。

  4. 延伸含義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付身”解釋為“以身體或生命擔保某事”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付身主要作為宋代官員的行政文書,兼具身份認證與履職記錄功能,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的管理規範。其他非主流的語義解釋需謹慎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付身》的意思

《付身》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将自己置身于某種境地或情況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付身》分為兩個部分,左邊部分是“付”字,右邊部分是“身”字。其中,“付”的部首是“人”,總共有五畫;“身”的部首也是“人”,總共有七畫。

來源

《付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江表傳》中。在古時候,江表地區的人常常為了自保而投效各個勢力,這種行為就被稱為“付身”。

繁體

《付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不同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沒有規範的字體或字形,因此《付身》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基本的構造和意義仍然相同。

例句

1. 他為了生存,隻能付身于黑暗勢力。

2. 面對生活的壓力,他毅然付身于商界。

組詞

1. 付出:表示付出某種代價或付出努力。

2. 付款:指支付款項。

3. 身心:表示人的整體狀态,即身體和心理。

近義詞

1. 投效:指将自己投靠某個勢力或組織。

2. 投身:指将自己奉獻于某種事業或活動。

反義詞

1. 脫身:表示擺脫某種境地或情況。

2. 脫離:指與某個集團或團體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