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言的意思、附言的詳細解釋
附言的解釋
[postscript(P.S.)] 在已完成作品(如一封信、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而附加的一個或一系列注釋,通常表示一個事後的想法或附加的資料
詳細解釋
在正文後面附帶說明的話。 魯迅 《書信集·緻胡今虛》:“後面附我的譯文附言,自然無所不可。”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附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附言(Postscript,縮寫為P.S.)是書面或電子文本中位于正文末尾的補充性内容,主要用于附加說明、強調重點或表達附加信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附言指在正文結束後添加的附帶說明,常見于書信、郵件、公告等文書。其核心功能是對正文進行補充或延展,例如補充遺漏信息()、強調關鍵點或傳遞情感()。英文對應詞為"postscript",縮寫為P.S.()。
2. 主要用途
- 補充内容:如彙款時備注收款人聯繫方式();
- 重點提醒:在商務信函中标注截止日期或注意事項();
- 情感表達:信件末尾添加個人問候或祝福();
- 事後補充:作者在成文後補充新想法()。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正式或半正式文本,如:
- 書信/郵件()
- 財務單據(如銀行彙款單)
- 出版物後記(魯迅曾在譯作後添加附言說明翻譯思路 )
- 網絡社交場景(如QQ留言補充說明 )。
4. 結構特點
通常以"P.S."開頭,與正文保持段落間隔。現代電子文檔中可通過字體縮進、斜體等方式與正文區分()。
如需查看更多示例或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上述搜索來源中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言是指在信件或文件末尾附加的一段文字,通常用來補充或說明主要内容。下面來詳細解答關于《附言》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附言》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 "附"和"言"。"附"是一個部首,表示與某事物有關;"言"是另一個部首,表示與語言有關。它總共有7個筆畫。
《附言》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習慣,人們常用于信件或文件末尾,為了在正文中增加對已提到的事情的補充或特别提醒。
在繁體字中,附言被寫作 "附言"。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今天。對于《附言》,在古代一些古籍中,經常被寫作 "附言",即使用繁體字來表示。
以下是一個關于《附言》的例句:在一封信中,可以加上附言,例如:"順祝商祺,附言:請注意公司會議時間改變。"
除了《附言》以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或相似的詞語。例如,可以用 "附加信息" 來替代 "附言",這表示在信件或文件中額外添加的内容。反義詞可以是“主要内容”或者“正文”。
總結一下,《附言》是指在信件或文件末尾附加的一段文字,用來補充或說明主要内容。它的拆分部首為"附"和"言",總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在古時漢字中通常被寫作 "附言"。在寫信或文件時,你可以使用 "附加信息" 來替代《附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