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軍令文書中所規定的獎賞數目。《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 呂延濟 注:“言布舉軍書賞賜之數,使天下知之。”
符賞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辭書釋義,該詞可拆解為以下核心含義:
符合獎賞條件的行為或憑證
“符”指符合、相應,“賞”指獎賞、賞賜。合指因行為或功績符合特定标準而應獲得的賞賜,或作為領取賞賜的憑證。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謂符應賞賜”,強調行為與賞賜标準之間的對應關系。
古代軍事或行政制度中的賞賜機制
在曆史文獻中,“符賞”特指通過官方憑證(如符節)兌現的獎賞制度,常見于軍功犒賞或行政獎懲體系。《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指出其多用于描述“憑符信行賞”的古代制度,體現賞賜的規範性與權威性。
引申為應得的報償
在文學化表達中,該詞可泛指因德行或功業而自然獲得的回報,帶有“天道酬勤”的隱喻色彩。如古籍中“功成符賞”的用法,暗含努力與結果相符的必然性。
權威引用來源:
“符賞”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符賞指軍令文書中所規定的獎賞數目,多用于古代軍事或官方文書中,強調通過明文規定明确賞賜的數額或條件。
詞源與結構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呂延濟注解稱:“布舉軍書賞賜之數,使天下知之。”,體現了其在軍事檄文中的實際應用。
應用場景
符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軍事制度時可能涉及。其核心意義是通過官方文書明确獎賞規則,以增強法令的公開性和約束力。
相關擴展
類似詞彙如“符命”(天命的憑證)、“符契”(契約文書),均與古代官方文書的權威性相關,反映了文書制度在古代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軍事術語或文例,可參考和中的文獻引述。
愛人兒百桷百葉仙人八詠樓便翾兵律秉钺彩旛差異丞郎誠請稱首摛光此間錯非儋耳泛交孵化敢谏鼓耿烈謌舞恭順黑海海峽橫楣厚味颒面器匠思姬孔阱陷疽腸據圖刎首老生略傳列爵麗蕊柳條闾肆闝妓撲閃樸素無華譴诘情悃求諐取證三墳五典三鹿郡公森磢尚方十三調侍直嗣育肅雍灘戶讨召提偶同舍生枉憲沃美纖列歇班